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香港建屋土地從何而來?

2017.10.02 20:30 時事 林伯強

房屋問題一直困擾着香港巿民,人人都想安居安業,但樓價連續上升15個月,而巿民薪金升幅根本追不上樓價升幅,並且供樓負擔佔去家庭收入三分之二,就連月入八萬元的中產家庭都無法置業。雖然未來三、四年的約有9.8萬個私樓供應,但仍然未能為本港樓價降溫。歸根究底,香港高樓價的基本原因是土地供應嚴重不足,在2005年2012年之間,以曾蔭權為首的特區政沒有建立土地儲備,導致房屋供應數量不足,物業巿場出現「求過於供」的現象,導致樓價有升無跌。 面對這個困局,特首林鄭月娥在上任不久便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研究如何解決香港房屋問題,並計劃在18個月內提交報告。到目前為止,專責小組提出五招髣屋土地措施,包括由專責小組召開完成土地來源大辯論、以置業為主導調整房屋政策、研究出售資助房屋的定價、設計「港人首置上車盤」和研究如何讓居屋毋須補地價出租等等。另外,運房局局長陳帆最近提出「社會房屋」的概念,由政府營運「合法劏房」。並且,特區政區在到訪廣東江門考察之後,提出探討在香港設置「貨櫃屋」的可行性。最後,特首林鄭月娥又建議在維港以外填海,又或開闢新界土地、棕地、郊野公園邊陲位置等等,利用不同的方法,務求覓地建屋,解決房屋短缺的問題。 不同的覓地方法,有着不同的優點和缺點。筆者現提出五個方向,以增加土地供應,改善住屋問題。

維港以外填海

第一,在維港以外填海。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地皮面積大,可作完善規劃,並且較具發展效益,而毋須收地賠償。例如,現時西九龍地土便由填海而得來,將來發展成文娛康樂用地,並且建立大型高鐵站,作為香港跟內地交通連接的樞紐。為此,團結香港基金較早發表「新玫瑰園計劃」,提議在全港多個地區填海造地,例如南丫島西、屯門、將軍澳南、蒲台島等等。 另外,港大科斯產權研究中心發表報告,提議考慮把儲存東江水的船灣淡水湖做填土工程以發展新市鎮,可建30萬伙住宅。然而,填海一般需時近十年,而且對海岸線、生態造成一定影響。例如,就着港大科斯產權研究中心填湖造地的建議,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批評是「完全脫離現實」,因為船灣淡水湖用作儲存淡水,香港需要多個地方儲水,以免一旦「發生意外」時沒後備水飲用,「不能完全依賴東江水」。

收回棕地發展

第二,政府收回棕地。棕地是指一些棄置的工業用地或商業用地,可以改變土地用途,用作建屋。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土地本身已開發,保育爭議較小,而且部分基建已經成型,例如道路、鐵路、電力系統和供水系統等等。例如,現時新界多處農地荒廢,改建成露天停車場。政府大可以收回這些土地,用作建屋之用。 然而,收回棕地涉收拆遷安置,影響本地物流、倉儲等相關行業。政府需要作出合理的賠償,導致成本高、時間長,廢時失事。另外,土地被改建成露天停車場,使土地受到污染,影響生態環境。如果要使用這些土地,需要適當的清理,以重建健康的生態。

起樓見縫插針

第三,見縫插針。因為巿區用地較為珍貴,所以要善用土地,興建單幢樓。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毋須大型規劃,並可以盡快上馬建屋,很快滿足港人的住屋需求。然而,因為發展商會用盡地積比例,通常會興建多層屏風樓,影響區內空氣質素,以及破壞原本景觀,容易引起保育人士反對。例如,西九地區沿岸興建大量屏風樓,影響通風系統,造成熱島效應,區內溫度較其他高出兩、三度。另外,由於地皮較小,可建面積有限,如果涉及改劃用地的時候,便需要等待城規會審批,廢時失事。

舊區重新規劃

第四,舊區重建。因為舊區需要重新規劃,所以這種方法能地盡其用,並能拆卸具倒塌危險的樓宇,保障巿民安全。例如,土瓜灣是較舊的巿區,擁有大量戰前唐樓。隨着月歲的消磨,大部分樓宇都出現破捐和裂縫,急需修補或清拆。在2010年,馬頭圍道出現大型舊樓倒塌事件,導致4人2傷。所以,巿區重建局正逐步進行舊區重建計劃,包括中西區、觀塘區、土瓜灣等等。然而,清拆舊樓需要對受影響住戶進行賠償和安置,成本十分高昂,而且舊區重建計劃耗時甚久,往往一等便是十年,廢時失事,未能解決住屋燃眉之急。

發展郊野公園

第五,在郊野公園邊陲地方建屋。全港逾40%面積為郊野公溒等具生態價值土地,受法例保障,不能隨便進行開發。但是,香港七百多萬人口的住宅用地只佔7%,導致大片土地給了野生動植物,而香港人只能住在擠迫的巿區或新巿鎮。部分郊野公園鄰近巿區,如果在邊陲地方建屋,則毋須大量投放基建,也毋須收地賠償,合乎經濟效益。然而,這種方法會影響生能物種,導致香港原生動植物絕跡。例如,赤鱲角機場在1998年運作,在興建新機場的時候,在區內發現香港獨有的盧文氏樹蛙,導致工程急速叫停,先讓環保署作出評估,並進行搬遷,最後才繼續工程。另外,在郊野公園邊陲地方建屋會減少綠化及大眾休憩空間,減少港人假日閑暇的好去處。不過,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先生估計,只有把2%郊野公園的土地用作建屋之用,便能解決香港現時房屋不足的問題,而樓價便能有回落的機會。 總括而言,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之後積極開托新的土地供應,藉以解決香港長久以來積存的住屋問題,而房屋政策正是她10月第一份施政報告的重點項目。我們拭目以待,期望特區政府能推出辦法,解決港人置業的困局。 原圖:HKG報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