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女兒接連參加三個往內地的交流團,非常充實,尤其參加廣州舉行的科技教育研習營,與來自全國各地100多名同輩交流、分組活動,她感到非常興奮,並且打開了「微信」圈溝通之門。稍後她會參加我太太的朋友自駕遊到黃山,她更計劃邀請來自安徽的交流團學生和我們一起吃飯。
教材俯拾即是
作為父親的我,很高興可適逢其會,以義工及嘉賓名義共同「親子遊學」,參與兩個交流團到湖南和北京。遊學或交流團最大優勢,就是「百聞不如一見」。從小聽到萬里長城崇山峻嶺,明清皇朝故宮恢宏及珍寶無數,實際目睹其中,不期然驚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親到岳陽樓朗誦「岳陽樓記」,領略何謂千古名篇的震撼。
當中我即興式和交流團中學生聊天,請他們體驗、比較兩地文化差異。例如從首都國際機場抵京,我問及他們對首都機場和香港機場的不同感受,諸如硬件規模等;軟件如裝飾、建築、通關手續或人流多寡等,也成為活用的地理或經濟教材。
又如參觀韶山毛澤東主席故居,我問及女兒有何感受。她和同學說毛主席家人當時生活條件惡劣貧窮。誠然,現代人看農村的確環境甚差;但我的觀感卻是,毛主席家庭算是較富裕農戶,他父親起從山上搬到池塘邊上肥沃地,家裏也有牛、豬棚,還擁有周邊池塘。其次,他應是年輕鄉紳,從20年代年輕時回到村裏號召周圍村民參加革命;50年代末期他再回到村裏時感嘆,很遺憾跟隨他革命的1,500名子弟兵很少可回村裡安享晚年,可見青年時他就是知名意見領袖,很具說服力,而且籌款能力強,動員力甚高。
最後對承辦交流團一點建議,無論接待社條件實力雄厚;還是爭取到贊助資源較少的,最要緊不要讓學生「水過鴨背」,導遊放學生到景點到此一遊就收工,這種交流效果並不深刻。其次,爭取多讓學生和當地或不同組別的學生互動及打成一片。
管理學生期望
香港主辦方要管理好學生期望,如住在市郊學生宿舍、接待條件一般,部分學生需在公共澡堂洗澡,又或洗手間遮蔽物較少時,最好及早和當地接待單位溝通好並預先知會學生,並作相應緊急安排(例如自行掛浴簾、額外租幾個具有獨立衞浴設施房間)。
原載︰都市日報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columns/暑期遊學的反思/
原圖:網絡圖片
http://www.freepik.com/free-vector/world-travel-background_892702.htm#term=travel&page=1&position=23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