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玲(假名) 剛從深切治療部(ICU) 轉到我工作的病房。她是我們舊有的哮喘病人。她自幼便有哮喘病。這已不是她第一次大發作,不過嚴重到需要插喉 (intubation) 及住深切治療部,這還是頭一遭。
同事當然嚴陣以待:由最基本的病歷、病徵、誘因、同時有的併存病(comorbidities)、用藥份量、使用藥物吸入方法(inhalation technique) 等等重新檢視一番。病房的護士察覺到阿玲有點情緒低落(depression)。初時各同事都以為阿玲剛走出死門關,所以有點低落不出奇。可是她的情緒愈來愈明顯有問題、憂慮之情更形於外。另外探病時間經常看到她的父母為著阿玲的病在病房內起爭執。情況開始有點複雜,所以迅速邀請臨床心理學家(clinical psychologist) 支援。
粗略估計,世界各地每250個死亡個案就有一個是由哮喘病發引致的。每年全世界約總共有10萬人死於哮喘病發。從現代醫學角度看,絕不能輕看哮喘病的危險性!早在70年代醫學界就已經發現憂慮、抑鬱情緒可能引發喘嗚及加劇哮喘病情。心理因素可能造成醫護在判斷哮喘病情(worsening asthma)上有所混亂,舉例說憂慮症的病徵可能被誤診為哮喘病失控,因而令醫生處方更高劑量的氣管擴張藥,這樣轉過頭來過重的藥又會加劇憂慮症的徵狀。無可否認氣喘確實是憂慮症中最常見的身體反應,另一方面哮喘又實實在在會增添人患上憂慮症的可能性,真是累鬥累。哮喘病人的心理狀態可以兩極化︰「hopeless dependency」——完全絕望地依賴醫護人員;或相反地「inappropriate excessive independence」——拒絕承認自己患病的事實,不依從醫護人員的指示。毫無疑問這種自我否定及逃避行為(denial of asthma severity) 會引致延遲醫治的危險後果。
哮喘近乎致命個案(near fatal asthma) 永遠是病人和醫護的大敵,雖然嚴謹的科研、系統評估不能確認心理因素直接影響、造成哮喘病致命或近乎致命 (fatal or near fatal asthma),但病人和醫護對任何可能性都不能錯過。
圖︰http://www.magforliving.com/top-5-ways-to-deal-with-negative-emotions/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