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天價工程破局之路:香港建築成本之困與解

2024.09.30 20:30 博客 林暉

近日,發展局公佈的數據顯示,香港建築成本在亞洲高居榜首,甚至高出新加坡七成之多,这一消息再次将香港的天價工程问题推至風口浪尖。在這一現狀背後,隱藏著多重矛盾與挑戰,尤其是建築工人的就業困境與高昂的工程成本之間的張力,讓人不得不深思:香港究竟該如何破局,走出這一困境?

天價工程背後的雙重困境

首先,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香港建築成本的高企與建築工人的就業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一方面,建築工人抱怨無工可開、收入減少,這直接反映了建築市場的供需失衡和行業內部的結構性問題。另一方面,天價工程層出不窮,不僅增加了社會經濟負擔,也讓人質疑香港建築業的效率和競爭力。這一矛盾現象,實質上是香港建築業長期以來積累的多重問題的集中爆發。

提到降低建築成本,新加坡的經驗常被提及。新加坡之所以能在建築成本上保持相對優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大量輸入外勞的政策。然而,香港雖然也實施了輸入外勞的計劃,但政策設計上存在根本差異。新加坡的外勞政策相對靈活,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外勞數量和薪酬水平,從而有效控制成本。相比之下,香港規定外勞工資不能低於本地工人,這無疑限制了外勞在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使得香港在面對高成本壓力時更加束手無策。

政府施政目標的矛盾與抉擇

在這一背景下,政府面臨著嚴峻的抉擇:是壓低成本提升效益,還是堅持保障工人收入水平?這一問題看似兩難,實則考驗著政府的智慧與魄力。從長遠來看,過高的建築成本不僅會抑制經濟發展活力,也會對民眾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壓低成本、提升效益應是政府的首要目標。但這並不意味著要犧牲工人的權益,而是需要通過創新政策設計,實現成本與效益的雙重優化。

破局之路:政策創新與市場調節

要解決天價工程問題,香港政府需從多個方面入手,進行政策創新與市場調節。

  • 優化外勞政策:在保障本地工人權益的前提下,適度調整外勞政策,允許外勞工資在一定範圍內根據市場需求波動,以增強建築市場的靈活性和競爭力。
  • 推動技術創新:鼓勵建築業採用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從而降低單位成本。政府可以通過提供資金支持、稅收優惠等措施,激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
  • 加強市場監管:規範建築市場秩序,打擊哄抬物價、惡意競爭等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同時,加強對工程質量的監督檢查,確保建築工程的安全和質量。
  • 促進土地供應:增加土地供應是降低建築成本的有效途徑之一。政府應加快土地整理和開發進度,提高土地供應效率,從而降低土地成本和開發周期。
  • 加強人才培養:提升本地建築工人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素質,是保障工人收入和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政府應加大職業教育和培訓投入,為建築業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順得哥情失嫂意,政府需魄力前行

在推動天價工程破局的過程中,政府勢必會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反對聲音。但正如俗話所說,「順得哥情失嫂意」,政府在決策時必須堅持以人民利益為重,以長遠發展為目標。只有頂住反對聲音,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創新,才能真正實現香港建築業的破局重生。

香港的天價工程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來解決。通過政策創新、市場調節和多方協作,才能走出困境,實現成本與效益的雙重提升。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