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展局公佈的數據顯示,香港建築成本在亞洲高居榜首,甚至高出新加坡七成之多,这一消息再次将香港的天價工程问题推至風口浪尖。在這一現狀背後,隱藏著多重矛盾與挑戰,尤其是建築工人的就業困境與高昂的工程成本之間的張力,讓人不得不深思:香港究竟該如何破局,走出這一困境?
首先,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香港建築成本的高企與建築工人的就業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一方面,建築工人抱怨無工可開、收入減少,這直接反映了建築市場的供需失衡和行業內部的結構性問題。另一方面,天價工程層出不窮,不僅增加了社會經濟負擔,也讓人質疑香港建築業的效率和競爭力。這一矛盾現象,實質上是香港建築業長期以來積累的多重問題的集中爆發。
提到降低建築成本,新加坡的經驗常被提及。新加坡之所以能在建築成本上保持相對優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大量輸入外勞的政策。然而,香港雖然也實施了輸入外勞的計劃,但政策設計上存在根本差異。新加坡的外勞政策相對靈活,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外勞數量和薪酬水平,從而有效控制成本。相比之下,香港規定外勞工資不能低於本地工人,這無疑限制了外勞在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使得香港在面對高成本壓力時更加束手無策。
在這一背景下,政府面臨著嚴峻的抉擇:是壓低成本提升效益,還是堅持保障工人收入水平?這一問題看似兩難,實則考驗著政府的智慧與魄力。從長遠來看,過高的建築成本不僅會抑制經濟發展活力,也會對民眾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壓低成本、提升效益應是政府的首要目標。但這並不意味著要犧牲工人的權益,而是需要通過創新政策設計,實現成本與效益的雙重優化。
要解決天價工程問題,香港政府需從多個方面入手,進行政策創新與市場調節。
在推動天價工程破局的過程中,政府勢必會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反對聲音。但正如俗話所說,「順得哥情失嫂意」,政府在決策時必須堅持以人民利益為重,以長遠發展為目標。只有頂住反對聲音,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創新,才能真正實現香港建築業的破局重生。
香港的天價工程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來解決。通過政策創新、市場調節和多方協作,才能走出困境,實現成本與效益的雙重提升。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