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9日,運輸及物流局在回應立法會議員質詢時透露,的士違規數字按年飆升,去年警方接獲2469宗拒載及濫收車費投訴,比前年多超過一倍,其中因濫收車費被檢控的有42宗,按年增加1.4倍,其他檢控及定罪數字也有57宗,比前年激增逾3倍。案件的上升走勢令人觸目驚心。從警方接獲的投訴高位數字可以見到,非法行為在的士行業裡並非常普遍,平均每天近7宗,而且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乘客怕麻煩或遊客不懂得報案投訴的相信更多。另一方面,在2千多宗投訴裡,警方檢控的不到一百宗,加大執法力度的空間不小。
平心而論,香港經濟早就處於高度發達水準,本地市民叫車出行的需求一直高居不下,如果加上旅客,那就更為殷切,的士行業的營運空間本來極為寬闊。不幸的是,在輕鬆地考取的士駕駛執照後,行業司機基本上缺乏監管(如健康狀況、開工時長等),更遑論運輸署實行營業許可制度適當地監管。因此之故,持有的士駕駛執照者可以隨時加入服務,導致行業裡良莠不齊,害群之馬充斥,卻缺乏有效方法制衡,第一道也是最後的防線就只能依靠市民投訴、警方反應式執法與法庭裁決。對此,市民不滿之聲長期不絕於耳,有些更主動杯葛乘坐的士,除非迫不得已,這就使叫車服務出現市場真空。
隨著網路的普及,網約車服務的各種營運技術及制度已經在世界各地的經營中變得非常成熟,一些網約車公司遂瞄準香港這個巨大的真空,搶佔先機,進入叫車服務市場。與壟斷、老舊、僵化的的士行業相比,網約車服務無論是在反應速度、服務態度、車廂清潔氛圍、可靠性等方方面面都有壓倒性的優勢,很快便大行其道。大部分本地市民其實都知道網約車並未合法化,但其高度專業的經營水準使人無法抗拒,也不用擔心被拒載或濫收車資問題,所以使用者眾。由於網約車營運風險極低,遂形成了「鴕鳥埋頭在沙堆」效應,拖拉多年至今。
香港自詡為「好客之都」,特區政府為此也下了極大的力度,譬如花費許多資源每月舉辦大型盛事以擦亮旅遊城市招牌,但如果遊客來到香港,一出機場或酒店時便遇上「黑的」,心情會怎樣?對香港的好客宣傳會不會心存疑問?會不會立即在網路上分享這個負面的經歷?從這個角度來看,的士行業營運的好壞水準,實在是關係到香港的國際形象,影響到包括內地同胞在內的外地旅客來港遊覽消費的意欲,並非小事一樁。
退一萬步來說,「黑的」的存在也極大地影響到本地市民的出行意欲。俗語說:「虧本的生意沒人做,殺頭的生意有人做。」網約車服務雖一直未能合法,卻一直生意興隆,便是這句俗語的最好注腳。
在備受社會各方壓力之下,特區政府在日前終於推出了一個應對計劃,進一步規範的士管理與提升服務質素。當局將會發出最多5個的士車隊牌照,目的是以車隊制度提供優質的士服務,從而在行業中起到示範和帶頭作用,透過市場演化逐漸改變行業生態促進良性競爭,提升服務水準和行業形象,預計今年7月會公佈結果。到月初截止為止,一共有15個財團加入,爭奪5個牌照。內地網約平台「滴滴出行」等,有意與申請者合作。踴躍程度直接反映行業的潛在巨大利潤空間及發展潛力。
從這個計劃可以看到,特區政府特別是運輸及物流局與運輸署確實下了不少工夫解決問題,特別是終於交出一個能在的士財團與改進營運的夾縫中生存的方案,努力可嘉。不過,這個方案似乎沒有覆蓋的士司機營運缺乏監管、打擊「黑的」、「不合法網約車營運」等弊病。同時,且不說這個計劃會擠壓小本經營者的生存空間,當局選擇不動用行政權力,而是寄望於大財團以市場壓力來淘汰上述根深蒂固的問題及陋習,就算有效也是曠日持久,況且以行業來規管自己,更無異於緣木求魚,市民會擔心效力未必長久。
愚見認為,要釜底抽薪地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當局應該認真地考慮建立的士司機營運牌照制度,以行政手段循序漸進地、合比例地把網約車服務合法化,讓其與的士行業形成良性競爭,雙方面公平較量,市民以腿作投票;同時,當局也要堅持主動執法,嚴厲打擊「黑的」行為。
在技術層面,上述做法並不困難,最大的問題在於當局要有足夠決心,頂住來自利益既得者以全港利益為壑的壓力。
晚清愛國英雄林則徐曾說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知道官員可曾讀過?讀過的讀懂了沒有?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536919/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