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無論誰對誰錯 社會與港大受傷害最深

2024.06.15 16:00 博客 曾財安

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我國曾經發生過無數次禍起蕭牆的事情,主要原因是利害衝突,很多時候同時牽涉面子問題與意氣之爭。一旦如此,當事人就會失去理性,無法調節,往往是至死方休。數不盡的例子顯示,在上位者這時就要當機立斷,徹底去除禍根,不能猶豫觀望,一拖再拖,否則就會如大火般迅速失控,輕則產生嚴重後遺症,重則禍及全域,最典型的兩個古代例子便是漢「七國之亂」與唐「牛李黨爭」。

漢景帝時,一眾劉姓諸侯國因削藩與朝廷發生嚴重衝突,最終釀成「七國之亂」,戰火遍及半個帝國。亂事爆發之後,漢景帝誅殺提倡削藩最力的大臣晁錯,希望借此平息以「清君側」為名起兵反叛的諸侯們的怒火,消弭內戰,可惜事與願違。朝廷的示好被看成是懦弱,不但未能止息干戈,更助長了諸侯們的氣焰。反叛之勢最熾熱時,吳王劉濞竟然勾結北邊的匈奴,鼓動他們越過長城南侵,一度使漢帝國陷入腹背受敵的空前危險境況。漢景帝迫於無奈,只好派出大將周亞夫率精兵征伐,與叛軍一決死戰。經過數月激戰,周亞夫終於平定叛亂,使帝國轉危為安。

港大風波全城關注

唐朝末年,宦官專權,朝中反對宦官的大臣大都遭受到排擠打擊,餘下的則選擇依附宦官掌權。這些依附宦官的大臣分成兩派,一派以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宰相)牛僧孺為領袖,另一派則以出將入相,一身系天下安危達6年的李德裕為首領,互相排斥迫害,不斷纏鬥,史稱「牛李黨爭」。「牛李黨爭」從唐憲宗時開始,至宣宗時才因牛、李兩人相繼病逝而停止,前後長達40餘年之久。以才幹論,牛、李皆是一時瑜亮,也意欲中興唐朝,可惜朋黨積習太重,蒙蔽了理智,所作所為都對帝國造成致命的傷害,把唐帝國僅剩的元氣耗盡。幾十年後,盛極一時的唐朝轟然倒下。

這個星期,剛沉寂下來沒幾天的香港大學校委會調查校長風波再次以另外一種形式爆發,吸引了全城的注意力,同時促使行政長官李家超就事件公開發話,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急忙應對。 2023年10月初,以王沛詩為主席的港大校委會突然接獲多人匿名投訴,指控港大校長張翔涉及多項違規事件。此事在社會中鬧得沸沸揚揚。

最後,港大校委會成立由3名校內委員與2名校外成員組成的5人專責小組,調查投訴事件。2024年4月,專職小組宣稱,匿名投訴者所提供的證據無法證實指控。張校長形容結論還他清白,並不點名指有人「扭曲事實,蓄意誤導公眾,以達至不可告人的目的,阻礙大學的改革與發展」。

至此,特區政府乃至全社會都以為事件已經告一段落,港大管理層可以把精力重新聚焦於學術領域,但原來事情並未完結。

經過個多月的醞釀,港大校委會於2024年5月28日的例會上,通過新增兩個副校長職務,同時指派5名暫任副校長人選。不過,張校長向師生校友發出電郵,事出突然,自己事前並不知情,現在也不願意承認這些副校長的職務,批評做法動搖港大的學術自主。另一邊廂,有8名資深港大校友聯名去信行政長官李家超,明言對王沛詩出任校委會主席失去信心。此後數天,張、王二人在網上隔空交火,拳來腳往,矛盾不斷擴大,震撼了學術界以至全社會。

港府必須當機立斷

6月11日,行政長官李家超透露,自己曾會見張、王二人,提醒他們應該互相配合,同時宣布特區政府已成立調研小組,釐清事實和研究處理方法。作為港大校監的行政長官李家超於「任命副校長風波」瀕臨失控之前毅然出手,果斷地成立獨立的調研小組處理風波,實乃隔斷火場,換來迴旋時間的明智之舉。12日,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會見傳媒時表示,由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與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雷添良兩人組成的調研小組已開展工作,但不會就個別事件提交調查報告,也不會就完成時間設限。

在不到一年之內,港大便連續出現校委會在接獲「匿名投訴」後對校長展開搜巫式調查、校委會通過委派數名暫任副校長兩輪風波,史無前例。社會各界無從知道詳細內情,不過,一間擁有百多年根基、馳名世界的大學,並非如此容易便管理得好。正如李家超之前指出,團隊成員的互相配合,輻輳並進同樣重要。這事如果繼續糾纏不清,無論是誰對誰錯,受傷害最深最大的只能是香港特區與港大,不是個人的得失去留。

從本文開首兩個歷史典故中的智慧可以預見,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來應對港大這次風波,實在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法;而採取「和稀泥」的行動來處理雙方的矛盾,更會留下無窮後患。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港府必須當機立斷!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2004304/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