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能成為世人樂於接受的交易貨幣與儲備貨幣,並非無緣無故的。原因是兩場世界大戰都沒有波及美國本土,美國受戰爭的破壞最小,作進一步發展的條件比其他國家好,令美國有條件匯聚了世界優秀人才,加上本身就資源豐富,令美國很快就在二戰後成為全球生產力最強的國家。
在那個年代,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佔全部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的60%。美國的產品全球最多,最好;只要有美元在手,甚麼都買得到,於是世人不但接受美元作為交易貨幣,而且樂於把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於是逐步鞏固起來。
美國掌有發鈔紅利後,食髓知味。既然全世界都接受美元,那美國就算不事生產,也可以靠印美元,去享用其他國家的產品與服務。印鈔幾乎沒有成本,但用美元買到的東西卻是好使好用。在有得選擇下,美國便逐漸由一個生產大國變成一個消費大國。
美國的產出愈來愈少,花費愈來愈大,結果是貿赤不斷擴大,但美國卻一點不覺得困擾,因為於美國人而言, 美元是不用花氣力去賺的,美元是可以想印多少就有多少的。具體的運作當然不是美國人想用鈔票就可以叫政府印些給他,而是有整套金融機制去自圓其說的。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生產力大增,美國成了中國產品的最大市場,中國賺了很多外匯,但美國又沒有那麼多的東西可以賣給中國。中國只好把手上的美元拿來買美債,資金於是又回到美國人的手裏,可以繼續用來買中國的產品。結果。中國人流血流汗,污染河山,讓美國人去嘆世界,換的只是電腦紀錄上的一串數字。
表面上看來,美國好像很著數;但這種發展卻令美國的經濟愈來愈空洞化。正如Elon Musk所說,美國年輕一代精英大部分想學巴菲特,在華爾街搵快錢,搵大錢,甚少有人肯學他去工廠從事實質的生產。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載:AM730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