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工業革命4.0 香港馬失前蹄

2024.04.07 12:00 博客 曾財安

始於1760年代的工業革命大致上可分為4個階段:1.0是機器化階段(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蒸汽機取代了人力和獸力;2.0是電氣化階段(19世紀70年代-20世紀40年代),電力被馴服,電報、電話、內燃機等各種使用電力的器具相繼出現;3.0是資訊化階段(20世紀40年代-今天),電腦與網路通訊被廣泛使用;4.0則是智慧化階段,由德國於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正式提出,利用物聯資訊系統,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等資訊智慧化、資料化,從而達成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現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時期。

工業革命是人類發展史上極為重大的事情,每一次進階都會讓生產力得到量與質的飛躍提升,不但衝擊人的作息習慣與生活方式,更極大地改變了國與國之間的力量對比。簡單地說,沒能進入工業革命的國家就一定是大大地落後於已經完成工業革命的先進國家,特別是在經濟、軍事、基建等領域,而且會隨著工業化的推進而擴大差距,最終形成大欺小,強佔弱的不平等態勢。

一個面積不大,人口不多,資源不是特別豐富的島國英國,竟然曾經雄霸世界兩百多年,號稱所謂日不落帝國,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內生地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便是由英國人瓦特於1763年所發明),使英國成為當時的世界工廠,從而掌握世界經濟霸主地位。1840年,英國對清帝國發動鴉片戰爭,這事廣為人知,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清帝國當時的經濟總量(GDP)遠比英國為高。不過,一個是沒有機械化製造業的農業國家,侵略者則是一個已經完成工業革命1.0的工業大國,戰爭結果不問而知。

慘敗之後,清帝國沒有痛定思痛,仍在天朝大國,無所不有,無所不產的迷思中自戀過活,完全沒有任何工業化的意識,就此喪失了寶貴的20年光陰。1860年,英國炮火重臨,這次更夥同了另一個已經完成工業化的法國。面對比前更加愚昧落後的獵物,這兩個強盜(出自法國文學家雨果)不僅打進北京,更在瘋狂掠殺後把萬園之園圓明園燒成灰燼,這才痛醒了清帝國。為求保住統治,清帝國於1861年開啟了洋務運動。

當時,清朝廷從上到下都認為,西方列強所仰仗的不外是船堅炮利而已,並沒有深刻地意識到世界已經不一樣。從1861年到1894年,清朝廷口中雖說‘師夷長技以制夷’,但原來卻只是花重金向英國、德國買進戰艦、大炮、火槍,卻對工業化以及發展獨立自主的製造業一無所知。期間,雖有南洋大臣張之洞與軍機大臣分別建立湖北漢陽兵工廠與福建馬尾船廠,但終究是一家之力,並沒有在全國形成工業化浪潮,最終於1898年甲午戰爭中,被在差不多同一時期展開明治維新的日本痛毆,一切戛然而止。

清政府在工業化方面的失敗引來更多西方國家的覬覦,至1900年八國聯軍入城時達至高峰。當時,出兵的國家雖然只有8個,但後來簽訂《辛丑條約》的卻有11個,增加了比利時、荷蘭、西班牙,原因是不拿白不拿。從此,清帝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之邦,這種悲慘的局面在整個民國時期仍然揮之不去,結果使到日本鯨吞之心大作,全面侵華。工業化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新中國成立之始,千頭萬緒,百廢待舉,但國家主席毛澤東於立國後僅2個多月便乘坐專列離開北京,前往蘇聯訪問,一直待到兩國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後,才於1950年2月17日回國。一國元首訪問他國2個多月,時間之長,世所罕見,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成蘇聯答應支援新中國的現代化。蘇聯對新中國現代化的軟硬體支援,成為我國邁向工業化的關鍵。

1979年,以鄧小平為總設計師的改革開放啟動,全面向西方學習科學知識與技術。這是我國工業化的第二步,過程充滿艱辛,但我們還是咬牙忍住,因為這是富國強兵的唯一通道。2015年,我國提出4.0戰略,宣佈將通過三個十年行動綱領,力爭在2045年左右成為工業強國。這幾年,我國在高新科技的各個領域突飛猛進,國力大增,舉世觸目,這是因為認准目標,戰略定位明確,同時利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持之有恆,執行到位。

香港未能抓住工業4.0的機會

20世紀70年代,香港從輕工業入手,開啟了現代化進程,後更因時制宜地不斷改良變化,至90年代已經成績斐然,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可以這樣說,香港依仗獅子山下精神,過往有效地抓住了工業革命3.0,在20年間便成功現代化,成為當時內地同胞的羡慕及學習榜樣。遺憾的是,回歸之後,香港未能抓住這個罕見的歷史機遇,沒有不失其時地把優勢保持甚或擴大,反而產生固步自封的心態,成為龜兔競賽中失敗的兔子,最好的例子便是八達通。

1993年,香港地鐵宣佈將會採用非接觸式付款智慧卡,此後逐步把服務範圍擴大,於1997年發展成為八達通服務系統,在香港各大小商店都可以使用,領先世界。那時,內地的網上支付還處於孕育階段,微信支付的功能要遲到2013年才出現,現又如何?香港曾經抓好工業革命3.0 ,卻在4.0門前馬失前蹄。如今,內地各大小城市已經爭先恐後全面擁抱4.0,但香港很多人還只會臨淵羨魚而不懂退而結網。值得高興的是,現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已經一改過去的放任自流,銳意通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與內地攜手而行,努力地把20多年的短板補上。關鍵是,負責的主要官員及各級公務員對工業革命4.0的重要性有否深刻的認知,真正意識到創新科技是提升競爭力的唯一手段,而不是一些行政管理上的小修小補,更不是如清帝國般東施效顰,塗脂抹粉!

原圖:新華社圖片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