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消費 入油 買餸 港車北上成特區新考驗

2024.02.17 16:00 博客 曾財安

2023年12月13日,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于立法會公佈,港車北上實施後頭5個月的數字分別是7月的3700輛次、8月份9900輛次、9月份16700輛次、10月份26000輛次以及11月份的32600輛次,5個月內飆升近9倍,勢頭非常強勁。

特區政府雖然仍沒有公佈農曆新年假期的詳細數字,但根據珠海拱北海關統計,從年初一到初四,累計北上港澳單牌車有4.3萬輛次,特別在2月13日(年初四)那一天,北上港澳單牌車便多達1.34萬輛次。如果粗略地以港澳北上輛次為7:3比,北上香港單牌車仍分別達到驚人的約3萬輛次(4天)和約1 萬輛次(1天),創了港珠澳大橋開通以來的歷史新高。

毋庸置疑,這一批開單牌車北上內地的香港市民都是經濟比較充裕,消費比較高的一群,不然不會花幾千元申請通行資格。他們一旦到了內地,就會新鮮感滿滿,同時發覺食住行樣樣價廉物美,很多品質優良的食材在香港根本買不到,加上服務親善友好,不在當地拼命消費才怪。在回港之前,這批人士肯定會在臨過關前把油箱入滿,在洗車店把車子洗乾淨甚至打蠟,車內空間則塞滿除不能攜帶的生肉、家禽、雞蛋等受管制物品外的其它東西如燒味、滷味、海產、蔬菜、水果、麵包、零食以及各種日用品等,滿載而歸。

港珠澳大橋的來回收費為300元人民幣,但在香港通常要花1000港元才加滿的一缸汽油在內地不過花費約400元人民幣,省下的電油費幾乎可以足夠一家人的一天使費,洗車費則一般是30元人民幣(香港動輒幾百港元),再加上在內地購物,回港後基本上多天不用買餸菜及日用品,還可以收短途旅遊之樂,凡此種種,何樂不為?可以預見,這股港車北上風氣一定會隨著「一小時生活圈」的發展而越發強勁,但這樣一來,本已因北上成風(人行過關)而備受壓力的本地消費行業必然會雪上加霜,亟需主要是內地市民的外地旅客來填補這個缺口。

回歸後不久,香港也曾出現過市民北上消費多,內地旅客稀少的問題,但那時是因為內地市民申請港澳通行證並不容易。自從中央應特區政府要求,放鬆政策,讓內地市民來港個人遊之後,情勢立即大幅度逆轉,至2018年達到歷史頂峰。當年,一共有5100萬人次內地旅客來港,即平均每天約14萬人次,但在疫情復常1年後的2024年1月,即使內地旅客人次已有緩慢上升的趨勢,日平均人次仍只有9.2萬,與5年前還相差了一大截。很多市民都在想,是什麼原因使北上與南下的勢頭逆轉呢?這裡面大致上可分為內外兩種因素。

自回歸以來,香港特區在一國兩制下實行高度自治,基本上繼承了1997年前所使用的資本主義管治秩序與文化,初始時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是,英國人在回歸前的13年過渡時期使用了陰謀詭計,把頂層政治架構暗中破壞,主要在削減行政主導權力、把顛覆勢力引入立法會,同時把為數眾多的黃絲安插在政府高層,結果是原有管治秩序的有效性被逐步削弱,但適應新形勢的新一套卻未能確立。

香港浪費了進步的時間

很多人可能不察覺,回歸後的香港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保持不變並不代表一切都跟從前一模一樣,世上哪有長久一成不變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大氛圍之下。實事求是地說,舊的管治秩序在回歸第一天就已經開始變得不合時宜,需要在一國的基礎上逐步建立新的秩序,邁出的步伐可以不大,但必須朝融入國家大局這個戰略方向穩步前進,否則就會出問題。可惜的是,在2020年前,為數不少的香港官員只想著兩制,抗拒一國,白白浪費了建立新秩序的寶貴時間。

舊秩序跟不上形勢的發展,新管治秩序卻久久未能形成,加上美西方勢力趁機進行全方位滲透、洗腦、荼毒,最終爆發了2019年顏色革命之禍。試問一下,在這樣一個新秩序未能確立、政治暗湧充斥的政治環境之下,香港社會能好好地發展經濟?可以集中力量為更美好的未來打拼嗎?現在想起來也有點後怕。

與香港相反的是,內地發揮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國企與民營企業相輔相成,多年來攜手全方位高速發展經濟與社會民生,就算是在疫情期間也絲毫沒有停步。3年一過,國家重新打開大門,世界突然發覺,中國已經再上了一個台階,鶴立雞群,而香港基本上仍然是從前的我。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當中的一分子,香港今天遇到如此大的衝擊,也就理所當然,不足為奇了!

可以看到,粵港澳大灣區融合之勢銳不可當,此也是香港未來希望之所在。大灣區內的9+2共11個城市當然成互補之勢,但伴之而來的良性競爭也會越來越白熱化。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中,區內每個城市都需要拼盡全力,力爭上游,否則優劣立顯,否則就會被邊緣化,香港當然也不能例外。值得我們高興的是,經過李家超政府的20個月努力,香港的由治到興基礎已經確立。不過,一切工作即將進入深水區,不構建一個新的管治秩序則無以為繼。正所謂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在現在這個關口,我們千萬不可陷入了晚清時期洋務運動的窠臼,只懂處理癬疥之疾而不知真正問題之所在!

原圖:星島日報圖片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893856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