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內地金融隱患頻現 監管機構難辭其咎

2023.11.29 15:00 博客 施永青

內地近年除了房地產開發公司頻頻爆雷外,一些資產管理公司亦相應出現嚴重的資不抵債問題,而且大都涉及違法的欺詐行為,被公安機構立案偵查。

上月底,中央剛召開了金融工作會議,要求往後得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以防範金融風險。但現實是中國的金融體制仍不健全,官員專業水平又不足,加上監管部門作風腐化,常為私利疏忽職守,這才導致不規範的公司也可以上市,欠前景的項目也可以融資,風險高的信託產品也可以賣給普通老百姓。

中國老百姓有良好的儲蓄習慣,他們少消費,喜投資,但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卻被蠱惑商人一而再地騙走,監管機構真是難辭其咎。

金融是國民經濟命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家不能為了避免老百姓在金融市場上當被騙而不去發展金融,而是明知山有虎,還得向虎山行。可是金融原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物,社會主義國家對此沒有太多的掌握。在現階段中國仍得虛心學習,以了解金融體系的功能與運作規律。有了這個基礎,中國才能摸索出一條符合中國需要的金融發展之路。

以最近出事的中植集團為例,它雖然只是一間民企,但負債規模竟高達4,200億元至4,600億元(人民幣下同)。可是,這間公司現時的帳面資產淨值卻只剩下2,000億元,資不抵債的程度至少達2,200億元水平。相信投資了這家公司理財產品的客戶都已血本無歸。

中植集團為何會落入這樣的財務困境,尚有待相關機構的偵查結果;但同類公司已不是第一次出事,只是監管機構沒有吸取教訓罷了。

出現這麼嚴重資不抵債的原因,最常見是因為某些理財公司為了提升業績,不惜在推銷理財產品時,為那些本已內含財務槓桿的產品,提供進一步的借貸,以增加投資者購買這類理財產品的能力。

這類產品的組成非常複雜,本應不宜銷售予非專業的投資者;但發行產品的機構只要包裝一下,變成一個信託產品,就可以把風險隱藏;再找一間擔保公司提供兜底擔保,就不難叫普通投資者上當。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一間民企開發商在上市時已作了股權融資,到有項目要發展時,又為項目作債務融資,然後再把幾個項目打包成一個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委託理財公司代售;理財公司為了協助客戶買入更多的信託基金,於是為客戶提供信貸。結果是借上借,借了又再借,項目一但發展不如理想,投資者手上就只剩下一批無法套現的項目與大量債務,他們之前投入的資金,大都在產品爆雷之前,變成地產開發商與理財公司的盈利,派發給股東了。

原帖: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6%96%B0%E8%81%9E/%E5%85%A7%E5%9C%B0%E9%87%91%E8%9E%8D%E9%9A%B1%E6%82%A3%E9%A0%BB%E7%8F%BE-%E7%9B%A3%E7%AE%A1%E6%A9%9F%E6%A7%8B%E9%9B%A3%E8%BE%AD%E5%85%B6%E5%92%8E/414230

原圖:新華社圖片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