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美國的孤立戰略 敗給了中國製造

2023.09.22 23:00 博客 徐韋

2022年5月23日下午,美國總統拜登在日本東京正式宣佈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首批共13個成員國,包括美國、日本、韓國、印度、澳洲等經濟體量龐大的國家,約佔世界經濟40%。

當日,拜登躊躇滿志聲稱,「這個框架是一個承諾,與美國在這個地區的親密朋友合作,應對21世紀經濟競爭力最重要的挑戰」。而美國官員也透露,印太經濟框架是「為印太國家提供面對關鍵問題時,與中國不同的方法」。稱之為「獨立於中國的安排」。從成立至今一年多,究竟這個由拜登牽頭成立的「合縱抗中」組織,其孤立中國戰略實施得如何?答案很清晰:已經敗給了中國製造。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近日發布一份報告顯示,印太經濟框架的成員國,在近十多年間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越來越高,報告斷定:美國試圖疏遠中國的做法預計將更難奏效。從報告的分析可見,美國的孤立戰略之所以走進死胡同,並非美國不努力,而是中國太厲害。參考2021年的統計數據,2021年,中國製造的佔比在印太成員國中平均超過30%,對華出口的整體佔比約20%。如果跟11年前的2010年對比,中國在這些國家的進出口貿易中所佔規模分別提高40%和45%。除汶萊外,中國目前是所有印太成員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也是其中一半成員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單憑這份漂亮的成績單,美國能贏嗎?

其實,所謂印太經濟框架,從外表看牛高馬大,實質卻骨質疏鬆,並未能體現出什麼商業價值,也未能為成員國帶來什麼回報。英國《金融時報》6月8日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就狠批美國對各成員的貿易承諾只是一張「空頭支票」。由於缺乏約束性機制,成員國並沒有進入美國市場的貿易特權,也無力用其他有意義的方式,對抗中國的地緣經濟影響力。說它是擺設並不為過。

中美角力的現實情況就是,世界通用中國的商品,也通用美國的貨幣,但美國人只會利用印刷成本極低的貨幣來綁架世界,卻拿不出能對世界各國有普遍吸引力的物美價廉的商品,有錢沒貨,說穿了只是一個光鮮的外殼。中國的缺點是貨架還不夠齊全。大飛機、半導體、核潛艇、航母還需要技術突破,質和量尚有待提升。等中國的貨架齊全了,中國就是自成一體的全球最大生產和消費市場。到時美國在全球的號召力還剩多少呢?

只要中國繼續發憤圖強,「美國優先」就註定幹不過「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不是宿命論,而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原圖:新華社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