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救市一定要靠市場的力量

2023.08.10 15:00 博客 施永青

因開發商債務違約而陷入危機的內地房地產市場,已經沉寂了兩年有多。隨着房地產的不景氣,老百姓的消費意欲亦因而被遏抑,以致疫後的經濟復甦,亦因內需不足而進度緩慢。

房地產長期以來都是中國經濟的火車頭。火車頭火力不足,經濟自然難以開動。所以內地亦經常出現希望政府出手救市的言論。而隨着經濟受地產拖累的情況日見明顯,救市的呼聲亦似乎愈來愈被肯定。

只可惜,唯一落實得比較好的針對性措施只是「保交樓」——幫開發商完成尚在建設中的樓宇,以助開發商盡快把蓋好的樓宇交付給買了樓的老百姓。

這種做法看來很實際,只幫老百姓,不幫地產商,每出的一分錢,都會有老百姓可以實際得益。惟這做法成本大,卻對市場不會帶來任何新的刺激,沒法利用市場的力量去推動良性互動。

「保交樓」只是完成以往達成的交易,並沒有帶來新交易,因此,沒法為市場帶來甚麼新訊息,亦不能調動市場的資金,變成要動用政府手上的真金白銀來處理地產商過度開發的遺害。這樣做,對政府的財政壓力很大,很難長期堅持下去。

另一方面,正正由於救人不救市,市況並沒有逆轉,交投一樣持續萎縮,而樓價亦在這段時間進一步回落。若任由房地產的資產值繼續不斷蒸發,社會就可能出現通貨收縮,對經濟可以造成很大破壞。

因此,要解決現時經濟與房地產所面對的問題,必須救市,而不只是救人。改革開放的重要經驗是要借助市場力量,而非單純靠政府力量來救市。

所謂市場的力量,就是利用價格的訊息去調動資金流動,進而影響投資者的行為。政府與其出錢去「保交樓」,不如用錢在市場上收購那些未賣得出但已十分抵買的房屋,為基層提供保障性住房,或為吸引人才提供獎勵性住房。

這樣的政府行為,對市場產生的影響一定會大過「保交樓」。政府買樓會有穩樓價作用,效果一定會好過用行政命令去限價。前者令市場增加信心,後者只會令市場失去信心。再者,市場上總會有些投資者願跟隨政府的行為投機,那就可以放大政府入市的力量。

其實,中國已推行市場經濟一段相當長的時期,民眾已習慣了以價格訊息作為資金投放的基準。政府要救市,最有效的方法亦只能是透過成交,再利用成交價去引導資金流動。這樣,政府才可以利用市場的錢去救市,而不是全部由政府來包辦。要市場能有效運作,就不能把企業與投資者完全排除出局。政府的救市措施,不但不應該排斥企業與投資者,更應引發他們積極參與;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6%96%B0%E8%81%9E/%E6%95%91%E5%B8%82%E4%B8%80%E5%AE%9A%E8%A6%81%E9%9D%A0%E5%B8%82%E5%A0%B4%E7%9A%84%E5%8A%9B%E9%87%8F/393140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540309/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