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去後,內地經濟恢復得比預期中慢,所謂仍有5%左右的增長,基本上緣於疫情期間的低基數。民間的感受是,情況雖比疫情期間有所改善,卻仍未追得上疫情前的勢頭。這種情勢,大大影響了人們的消費意欲與投資信心,導致經濟更不容易恢復動力。
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在報章上撰文指出:當前企業、居民和地方政府都在努力修補資產負債表,信心恢復需要過程;只有待資產負債表趨於正常,信心得以恢復,企業才敢投資;只有待就業情況有所改善,人們對未來的收入恢復信心,人們才敢消費;屆時政府的財政收入才會增加,社會才可以真正復常。
一般讀者可能對甚麼叫做「修復資產負債表」不甚了了,需要在這裡先解釋一下。「資產負債表」是財務報表中最關鍵的一種,用以反映一個機構或個人的財政境況。內容主要包括這個機構或個人的總資產與總負債,以顯示資產減去負債後究竟是正數還是負數。正數代表財政健康,可以繼續營運;負數代表經營存在風險,隨時有機會因為債務違約而被債權人清盤,沒法再經營下去。
要修復資產負債表,就得變賣資產,以減少債務。若果仍有債務無法清還,那就得與債權人商討債務重組,延後還債期限,以讓企業繼續經營,讓個人繼續工作,賺錢還債。待企業或個人透過賺錢,不斷減少負債,並增持資產,令總資產值再次高過總負債的時候,資產負債表就可以被視作修復。所謂挽救經濟,大體都需要經過一個這樣的過程。
一個地區的經濟之所以會由興旺轉為衰退,通常是由於經濟興旺的時候,因賺錢容易而投資過度,其中某些投資難免因原先的草率而陷入困境,引致持續虧損,令資產大量流失,最後導致資產負債表無法平衡,需要採取救亡措施去加以修補。
內地目前的情況特別嚴重,除了因為以前的錯誤投資外,還碰巧遇著新冠疫情,再加上美國的圍堵與抵制,導致要扭轉局面更加困難。如今之計,離不開由國家出手,協助社會各階層去修補資產負債表。
國家的錢何來,本欄之前的建議是透過赤字預算;前財長的建議亦是一樣。他建議增撥二萬億財赤應急,我覺得這個數目太小,二十萬億亦不一定夠。美國為了救市出動無限QE,中國亦沒有必要在赤字上預設上限。
中央先透過財赤向地方政府撥款應急,避免地方政府停擺。對民企,政府可以寬免稅費,但盡量避免直接補貼。與此同時,政府可以著銀行讓有財困的企業延後還債不超過三年,希望其中一部分可活下來。
在當前這種環境,只有靠中央出手才能救市;因此,中央要擺出「堅決會救」的姿態,這樣民間才會重建信心,不致落入惡性循環的漩渦。
原載:AM730
原圖:新華社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