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從維也納日報停刊所想到的(一) 官媒為何也會辦不下去?

2023.07.04 15:00 博客 施永青

最負盛名的報紙《維也納日報》日前宣布停刊,停的是印刷紙媒,網絡版仍會繼續。這是全世界紙媒差不多都得接受的共同命運,差別只是時間可延後多長罷了。

《維也納日報》在1703年開始出版,發行了320年(奧地利被納粹吞拼期間1939至1945年曾停刊),經歷過12個總統、12個皇帝、2個共和國,屬世上歷史最古老的報紙之一,卻一樣難逃厄運。

《維也納日報》最初由皇室出版,一直維持官方報紙的地位。直到1998年轉為私有化,只是奧地利政府仍是出版商,所不同的是編採更加獨立自主罷了。西方社會曾有一段時間把「編採自主」視作經營傳媒不可違背的普世價值,BBC、香港電台等官辦媒體,亦在這段時間推行一定程度的編採自主。

問題是傳媒對公眾有很大的影響力,政府歷來都利用傳媒去推行自己的政策,是一項非常有效的執政工具。可是,自從編採自主後,傳媒便變成無冕皇帝,連政府也管不了;還反過來變成專門監督政府的第四權。

這裡就產生了一個矛盾。若果傳媒能夠賺錢,長期自負盈虧,那當然不用聽執政黨的意見。不過,若果傳媒長期虧損,需要執政黨每年為傳媒爭取撥款才能經營下去的話,編採部門就會下意識地偏幫執政黨的取向,以免預算被削,不但經營吃力,甚至連編採人員的工資水平也保不住。BBC最近就多次把一些持與執政黨不同意見的編採人為「雪藏」,甚至免職。

上述情況顯示:官辦傳媒很難做到「編採自主」,要排除政府的影響,除非傳媒能擁有可靠的財政來源。據外電報道,今次《維也納日報》停刊,與早前奧地利政府修例,廢除企業必須以登廣告的方式,在指定報章上刊登公告的要求有關。這項改變令《維也納日報》每年損失了1,800萬歐元(約1.5億港幣)的可靠收入,被逼裁員63人,其中編採人員更從55人削至只有20人,真是損失慘重。

照計,若果《維也納日報》能發揮它作為官媒應有角色的話,奧地利政府再窮,也不至於每年連1,800萬歐元也拿不出的。很可能奧地利政府是有心叫這份歷史悠久的報紙壽終正寢。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維也納日報》沒有配合政府施政,而是政府發現網上有更多渠道與有效的方法去推動政府政策,沒有必要再花精神和時間去辦功能不大的印刷媒體。若果真是這樣,現在還可以死撐的印刷媒體,真的要好好思量一下,往後的路還可以怎樣走下去了。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6%96%B0%E8%81%9E/%E5%BE%9E%E7%B6%AD%E4%B9%9F%E7%B4%8D%E6%97%A5%E5%A0%B1%E5%81%9C%E5%88%8A%E6%89%80%E6%83%B3%E5%88%B0%E7%9A%84-%E4%B8%80-%E5%AE%98%E5%AA%92%E7%82%BA%E4%BD%95%E4%B9%9F%E6%9C%83%E8%BE%A6%E4%B8%8D%E4%B8%8B%E5%8E%BB-/386107

 

原圖:Twitter圖片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