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搶人才」太過有為 政府不阻礙已夠

2023.06.27 15:00 博客 施永青

疫情期間,香港流失了不少人才;政府為了吸引人才回流香港,提出了一句很「有為」的口號——「搶人才」,以示形勢危急,非採取一些較「激進」的手段去扭轉局面不可。其實,政府所謂的「搶」,並非「強搶」的意思,只是提供一些較優惠的條件去吸引人才來港工作罷了。

真正的「搶人才」發生在二戰德國戰敗後,美國和蘇聯曾把大量德國科技人才搶回自己國家,要他們改為美國或蘇聯服務;不順從的就有可能被指控在戰爭期間為納粹德國服務,有可能變成戰犯。這就多少帶點威嚇的性質,有「強搶」的味道。

香港的「搶人才」遠遠未到這種程度,不外是提供一些簽證上的方便與稅務優惠,以示歡迎人才罷了。現實是人才「搶」到手也不等如可以用得好。如果客觀環境沒法為人才提供發展的機會,人才來了之後還是會離開的。

因此,特區政府要做的並非只是四處去搜羅人才,這項工作留給企業去做便是,政府要做的是減少妨礙,不要諸多設限,就已經足夠了。

現實是企業比政府更加清楚他們需要甚麼人才,他們不喜歡按政府制訂的人才標準去招聘人手。政府制訂的要求愈細緻,企業受到的限制就會愈多,人才來港的妨礙就會愈大。

前些時,政府宣布更新人才清單上的專業,由原有的13項增加至51項。雖然好像增加了很多,但實質上仍在設限,令有些專業被排除出局。為甚麼不簡單一點,凡是企業肯出錢請的都視為人才,那能夠來港發展的人才一定會更多。

現實是很多社會公認的人才都沒有讀完大學,喬布斯、比爾蓋茨、朱克伯格……等,如果按政府的標準,以前的他們可能都不合格,來不了香港。誰又會料到,馬斯克發展太空科技的能力強過美國太空總署。由此可見,政府只要容許企業在招聘時有更大的自由度,不限國籍,不限學歷,不限工資,那香港的企業就很快可以招攬到更多的人才,不用政府自己四處去「搶」。

對於來港的人才,政府毋須予以特殊的優惠,能一視同仁,享有與其他市民同樣的公平待遇,他們應該很滿足。至於來港後的發展機會,政府很難給予甚麼保證,將來還得看他們自己的努力與創意。

特區政府能為他們做的,是更好地落實一國兩制,讓香港的企業可以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進行自由競爭,並有健全的法治制度去保障商業競爭公平地進行;而企業的經營所得,亦會得到產權上的保障。只要企業的發展有更佳保障,人才來港後,就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對人才過度照顧,只會削弱他們的競爭能力。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6%96%B0%E8%81%9E/-%E6%90%B6%E4%BA%BA%E6%89%8D-%E5%A4%AA%E9%81%8E%E6%9C%89%E7%82%BA-%E6%94%BF%E5%BA%9C%E4%B8%8D%E9%98%BB%E7%A4%99%E5%B7%B2%E5%A4%A0/384761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image.stheadline.com/f/1500p0/0x0/100/none/2471700934d52a117391d3a008d7bf42/stheadline/ST/Kolnews/2022/09/15/103627_71va6zOx.jpg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