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如何紓緩香港的人口流失問題

2023.06.05 15:00 博客 施永青

其實,在回歸之前,鄧小平已意識到,香港在回歸後會有嚴重的人口流失問題。原因是大部分香港人已習慣了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裏生活,無可避免會對一個要聽命中共的特區政府不放心,有人可能因而選擇離開香港。

為此,鄧小平設想出一套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過渡方式。一方面讓香港繼續行資本主義,另一方面又盡量把香港本地的事交由港人組成的特區政府自行處理,中央不會隨便插手。中央承諾這樣的安排起碼五十年不變。

鄧小平的承諾贏得大部分港人的信任,所以回歸後並沒有出現移民潮,反而連一些早年離開了的香港人也陸續回流香港。只可惜,有部分香港人對鄧小平的這一套並不滿足,他們企圖完全切斷中央對香港的主導權,並配合外國勢力,把香港變成一個反共基地。有人甚至想爭取香港獨立。

這當然超越了北京的底線,導致北京不得不收緊對香港的政策,令兩地的矛盾進一步激發,形成有大量民眾參與的社會衝突,造成社會嚴重分化。

由於力量懸殊,反對派的訴求當然不得逞,反而導致自己一鋪清袋,沒法再在香港立足。如是導致反對派的領導層必須第一時間逃亡,而那些雖沒有參與刑事暴亂,但在思想理念上卻與反對派完全一致的中堅分子,亦沒法接受失敗的政治現實,只好選擇棄港發展。

這兩批人本應在這兩三年裏已走得七七八八,所以很多人預期香港的人口流失大體可以穩定下來;但現實卻是香港的流失人口至今仍未能完全停息。

這種情況顯示,社會暴亂雖然已平息,但社會上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對近期香港的發展是有憂慮的。在政治上他們擔心,港人治港已變成京人治港,香港人的政治活動空間將會被收得很緊,令生活在香港的人活不得像以前舒暢。在經濟上他們又擔心,在去全球化與西方的刻意為難下,香港的原有角色將不容易發揮,很難再維持過去那麼好的發展前景。

香港經濟是外向型的,我們要利用外面的資金,外面的市場,以及外面的技術,如果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都抵制中國,香港就會很難獨善其身。西方國家是不會放過中國的,我們唯有希望,中國可以憑實力(價廉物美)維持一定的外循環,那香港可能仍有一定的角色可以扮演,做些轉口貿易以及相關的專業服務。

由此可見,香港並沒有太多能動性去改善自己的經濟問題。要改善港人對前景的信心,只能從政治上着墨。

依我觀察,自從社會出現動亂之後,中央對香港的情況顯得十分不放心,政策收得很緊,甚麼事都放到國家安全的層面作主要考慮,在有某些地方難免有矯枉過正之嫌,存在着一定的改善空間。特區政府在局勢大體平靜之後,應盡量參照鄧小平在香港問題上的指示,讓香港人覺得,香港是有機會恢復回歸初期一樣的施政方式的,那願意留港發展的人一定會更多。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6%96%B0%E8%81%9E/%E5%A6%82%E4%BD%95%E7%B4%93%E7%B7%A9%E9%A6%99%E6%B8%AF%E7%9A%84%E4%BA%BA%E5%8F%A3%E6%B5%81%E5%A4%B1%E5%95%8F%E9%A1%8C/380791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image.stheadline.com/f/1500p0/0x0/100/none/15328d56526605db6c382224e1584c95/stheadline/inewsmedia/20200909/_2020090919053836073.jpg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