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一向對英國沒啥好印象,要數最乞我憎的,絕對是英國駐港總領事館的「傑作」:為英國政客改一個港式譯名。
看看「辛偉誠」、「卓慧思」、「莊漢生」、「侯俊偉」、「藍韜文」、「文翠珊」、還有那個「彭定康」等等等等的「譯名」,名字看上去很香港、很優雅,但普遍就是名字改得多好,人就有多衰格。
以「彭定康」(Chris Patten)為例,身為末代港督的他,沒少為香港埋炸彈,時至今日仍未斷氣要借香港炒作,香港定佢個死人頭。
又例如「卓慧思」(Liz Truss),這個英國史上最短命的首相,連生菜都不如,經濟政策推完又撤極低智,她「卓」在哪裡?「慧」在哪裡?哪裡可以看得出她有「慧思」?
英國憑大炮、鴉片奪得香港,是侵略者、殖民者,長年對香港人、華人、中文擺出歧視姿態,直到臨走前才忽然裝作友好、平等、友愛、尊重。
殖民地時代,英國人想怎麼扮親民就怎麼扮親民,你喜歡就好。到了交還香港以後,英國人仍要維持這種改個港式譯名的做法,當時很多人覺得,這是英國政府對香港人維持善意,要滲出英國與香港的「特殊關係」。但是,原來這是刻意營造出來的,目的是哄騙一班媚英傻白甜,為有需要時「接收」這班人的錢財人力物力鋪路。
現在英國有難,就是收割這班傻豬的關鍵時刻。你應該知道了,英國一直在下一盤很大的棋,而這盤棋有多嘔心。戲已經做完,人又擸完了,水差不多Cap完,相信在不久將來,英國慢慢會收緊吸納BNO友的政策,撕下自己虛偽的假面具。
如果英國人還注重點面子,收手吧。現任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譯名很有港味,但一點也不現實,應該做個姿態改一改,向香港人顯露一下英國的真實姿態。
擺在「辛偉誠」面前的,是英國日薄西山後,各種問題綜合爆發得最勁的年代,經濟差,人口不夠,工業外移,眾叛親離,軍力不濟。
「辛偉誠」要治理這麼一個英國,「辛」是肯肯定的,他有幾「偉」幾「誠」,暫時未知。「辛偉誠」不如改一改譯名,例如叫「辛苦誠」,更加符合英國首相的辛苦命;也可以叫「身圍城」,身處英國圍城,城外的BNOer想進去,城裡的英國人想出來;或者貼地一些,叫「塞米誠」,寓意他堂堂首相年薪超過16萬英鎊,但完全治不好英國,猶如食塞米;甚至可以叫「身蟻誠」,以示只能做個「政治躺平族」,躺在爛攤子上周身蟻躝,任期不長,但足夠遺臭萬年。
別怪筆者拿英國政棍的譯名開玩笑,來自海盜大國的人扮君子,比筆者可恥一百億倍。
原圖:Rishi Sunak Facebook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