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6日,在國務院國資委網站中,公布新成立科技創新局和社會責任局,該兩局將組織指導央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這是中國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和企業負起社會責任的舉措,在未來穩定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創新科技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如何繼續發揮超級聯絡人的角色,國家的政策方向給我們重大啟示。也就是說,香港未來的路線必須是開拓國際創新科技產業,不要因為遲了起步就不起步,應該努力引進海內外科技人才,打造一個科技創新研發中心,與國家的科技生產基地和龐大消費市場相結合,發揮互相之間的協同效應。這一點,港府的「北部都會區」規劃,其中「南金融、北創科」計劃符合國家未來發展要求。
此外,香港是商業社會,資本主義制度使貧富差距擴大,如今央企要負起更多社會責任,港企也需要跟隨。近期本港一些大財團比以前更加積極行動,更關心弱勢社群,主動作出奉獻,有地產財團甚至在集團內成立「房社企部」,這些都是在響應中央號召。
面對現今全球政經不穩定,俄烏戰爭和中美關係不明朗,加上本港限聚令等利淡因素夾擊,香港股市大幅波動,樓市也大受打擊,2022年首季一手樓成交僅約900宗,創2013年以來最低季度數字;二手樓成交量估計在今年首季也僅達8,000宗,也創逾三年的季度最低水平。還好港府推出新一輪的抗疫救市措施,日前更宣布加碼推出保就業計劃2022,這些都是非常及時和有效的政策。
有統計指香港或已有超過450萬人感染過新冠病毒,政府專家顧問梁卓偉坦言此病毒不可能消滅,要為將來演變成風土病作準備。近日疫情開始回落,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恢復9個國家的國際航班往返,並於4月20日逐步放寬限聚令等防疫措施,此項決定符合香港實際狀況,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眾多的中外企業在港投資,也有大量的外地人員在港居留,因此,香港不能長期與國際社會隔離。疫情發展到今天已經兩年多,疫苗通行證發揮了效果,預防和治療均有一定經驗,人們對Omicron開始沒那麼恐懼。
環顧世界各地,對疫情的處理方式開始靈活變通,大多數城市已採取放鬆政策。香港是國際都市,應該客觀地根據現實的工作、居住和民情來處理。正如內地專家梁萬年所說,不做全民檢測,並非意味香港「躺平」及放鬆疫情管控,他認為港府實際上一直圍繞「三減、三重、一優先、四集中」的戰略部署對抗疫情,並取得積極成效,反之是依據疫情發展變化,通過優先及科學的原則完善、修訂和優化相應措施。
有一種看法認為,香港疫情到了最後階段,與本港類似的城市新加坡,Omicron的死亡率比流感還低,我們應否參考獅城的防疫措施?其實,新加坡並非選擇所謂的「躺平」,而是市民非常自律守法,除了疫苗接種率特高之外,他們做到了減少確診、重症及死亡,也就是把重症者送醫院適切醫治,輕症者自我隔離治療,直到康復才可以出外。如今,獅城已經放鬆防疫措施,社會經濟活動得以如常進行。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664984/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