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疫症無情 人間有愛 演活獅子山精神

2022.03.08 11:00 博客 黎穎瑜

第五波疫情肆虐,香港陷入了一片忙亂、迷惘和恐慌中。疫症的無情的確令到這個嚴冬更顯寒冷,可幸我們一方面有國家的全力支援,有抗疫人員的緊守崗位;疫情亦喚起了無數熱心市民同舟共濟的精神,在低溫的環境中泛起一股股暖流,照亮人心。

朋友甲如是說:「縱使身邊已經越來越多人染疫,此刻我安然無恙,心裡非常感恩。作為年輕媽媽,我認為自己有責任多關注確診家庭的需要。最近我替一對外籍夫婦打電話到衛生處的求助熱線,希望安排他們已經確診,並正在發燒的五歲女兒入院。熱線晚上九點後便收工。查詢的過程繁瑣冗長,單是等待接聽已經花上半天,要是沒有人代勞的話,他們一定倍感焦慮。」這是她於過去一星期內,第二個自發提供協助的家庭。「這些日子看新聞,不時會因為見到染疫家庭、確診長者和兒童的慘況而傷心落淚,希望可以盡點綿力,能幫多少便多少。」

在社區裡,有人自發行動,亦有熱腸者組織起義工團隊,義載、義送、義務搜羅、配對,以及捐贈各種抗疫物資和生活所需。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朋友乙憶述着:「我們一群年輕人希望組織義務車隊,義載醫療人員、接收民間捐贈的抗疫物資,並且配對和運送到如獨居長者等有需要人士的手上。」他續說:「當初我們膽粗粗呼籲身邊朋友加入時,無法想像在發出呼籲的二十四小時後,來了超過二百位不同行業的朋友,當中部分是職業司機。」現在這位朋友每天手機響不停,來電的盡是求助個案。「試過有一位中年壯漢,全家確診,滯留社區自我隔離多時,家中連嬰兒尿片也耗盡了,感到非常彷徨。一個大漢若非別無選擇,是不會開口求援的。最後,我們不但找到合適的物資,更尋獲有醫療裝備的服務團隊,第一時間送上所需。近日,我每天八點起床處理求助個案,試過工作至清晨三、四點。」

朋友丙是一位資深的地區服務領袖,他指出:「這些非常時期,家家有求,的確是我們不分彼此,守望相助,發揮獅子山精神的重要時刻。有確診家庭收到我們送上的大量鮮活食品和藥物時,感動得嚷着要投身義工服務。」

此刻,大街小巷正在熱播TVB全新製作的「獅子山下 同心抗疫」MV。有論者質疑所謂的「獅子山精神」已經過時。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我們的觀點想法可能南轅北轍,不過,患難情真的鄰舍互助精神,是人性美好一面最真實的見證,豈有過時的道理?與其將精力放在口舌之爭上,不如以具體行動協助正處於水深火熱的你我他。是時候放下分歧,聯手抗疫,一齊演活令人動容的「獅子山精神」。

原載:東周網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109693

原圖:星島日報、Pixabay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274468/

https://pixabay.com/photos/hong-kong-city-urban-cityscape-1990267/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