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始計篇》指出:「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大意是說,作為將領,一定要擁有智慧謀略、賞罰有信、愛護士卒、勇敢承擔、紀律嚴明這五個條件,方能戰勝敵人。入朝作戰的中國志願軍根本就是解放軍,一直實行毛澤東所建立的那套「服從黨的領導,支部建在連上」指揮系統,層層相扣,組織非常嚴密,加上統領全軍的是智信仁勇嚴全有,善於啃硬骨頭的彭德懷,因此能夠在武器裝備皆大幅度落後的劣勢下,連續三次擊敗由能力相對較差的美國將領沃克所指揮的美聯軍。
在過去3年多的「香港戰爭」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就是中央放在香港戰場上的主將,全權統領政府各部門及建制派與敵人展開牽動國家全盤佈局的生死戰鬥。如果我們以上述的《孫子兵法》智慧來評判林鄭特首在戰爭裡尤其是在「黑暴戰役」及「抗疫戰役」中的表現,相信這是一個相當準確的方法。除中央外,另一位當然評判人便是禍福與林鄭特首的表現相連的市民大眾。
1950年12月23日,美聯軍主帥沃克在第二次戰役潰退時因為車禍身亡,這對當時已經一連吃了好幾個敗仗的敵人是又一個沉重的打擊,對志願軍來說則似乎是連運氣也贏了。不過,福與禍往往都是一幣的兩面,福反過來就是禍了。接替沃克位置的是在二次大戰中表現沉穩,謀略過人的李奇微將軍,他的出現帶來了敵我態勢的根基性轉變。在第一、二次戰役中,沃克所指揮的美聯軍在進攻時輕敵冒進,在敗退時毫無章法,絲毫不能發揮已方先進武器的優勢。但自換上了李奇微之後,在第三次戰役中美聯軍雖敗退卻整體不亂,更佈下口袋陷阱給志願軍鑽,導致彭德懷不得不緊急刹車。由此可見,主將的智慧與能力關乎成敗生死。
與彭德懷的表現完全相反的是,在黑暴與抗疫這兩場戰役中,林鄭特首進退無度,前後矛盾,這是缺謀少智;不少公務員公然出席港獨集會不罰,盧偉聰糜兵害港有賞,這是賞罰不分;戰火熊熊時單靠警隊孤軍作戰,放任其它部門袖手旁觀,這不是愛護士卒;不敢下令強力平暴,因為怕背鍋至今也不願意實施全民強檢清零,安排國產疫苗來港時閃閃縮縮,這不是勇敢承擔;闖下大禍,死不悔改的主要官員問而不責,故意罷工,大意犯錯的公務員不用承擔責任,這不是紀律嚴明。香港攤上了一位「智信仁勇嚴」五者全無的主將,如果不是中央出重手,恐怕香港早已落入敵手。在注射疫苗一事上,現在只希望這個主別再弄出什麼么蛾子,特區已經奄奄一息,再也經不起折騰。
在退卻途中,李奇微不斷分析志願軍在前幾次戰役中所有的作戰細節,嘗試從中找到志願軍的戰鬥風格特別是弱點,這就是《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智慧。在苦苦思量多天后,李奇微豁然而通,找到了志願軍的一個作戰規律,那就是「禮拜攻勢」。志願軍的攻勢無論多麼猛烈,在戰場上所占的優勢多麼巨大,但都會在7、8天后減弱停止。他很快便得出了結論,這個「禮拜攻勢」是志願軍有限的後勤補給能力所造成;志願軍機械化程度非常低,所有武器、彈藥、糧食的補給絕大部分是靠人扛馬馱,運輸量低下,而且因為完全沒有空防能力,在美軍的空襲下損耗極大,成功運到前線的有限。在出動時,志願軍單兵需要背上自己的糧食彈藥,幾十斤已是極限,這個數量只夠7,8天之用,所以任何攻勢都不會超過一個禮拜。
1950年1月8日,美聯軍敗退至「37線」,志願軍主動停止攻擊,第三次戰役結束。1月13日,美國使出緩兵之計,通過控制聯合國提出兩軍立即停火的要求,但此一雕蟲小技怎能逃過毛澤東的法眼?毛澤東指示彭德懷要儘快發起進攻,把美聯軍逐出朝鮮半島。不過,志願軍在經歷連續三次戰役後非常疲乏,尤為嚴重的是補給極度不足,需要時間安排。因此之故,彭德懷計畫在兩個月後發起進攻。但是,李奇微可不是庸才,絕對不可能給志願軍時間準備。
美國強大的經濟及生產能力再度顯示出其優勢,在兩個星期內不但補齊損失,而且把更多的戰機及大炮運到了朝鮮戰場,供李奇微的調遣使用。1月25日,李奇微發動了小規模的攻勢「霹靂行動」,意在試探自己琢磨出的「禮拜攻勢」是否站得住腳,更藉此重振美聯軍膽怯心驚的士氣,為後續的大規模反擊製造條件。可以看出,比對彭德懷,李奇微的指揮能力雖然略有不及,但因為美軍的後勤支援能力極為優越,已經使戰場中的形勢起了變化,情況有點似三國時魏軍換上了司馬懿為主帥後的情景。
2021年2月19日,第一批新冠狀病毒疫苗從北京運達香港,據說下星期便可以開始提供給市民接種。在統軍主將沒有更換的情形下,疫苗的到來能否為香港帶來積極的轉變呢?相信很快便會有結果。但願在中央的迅速支援下,特區很快便能脫離病魔的威脅,逐步恢復昔日的繁榮安定。
1950年3月7日,李奇微指揮美聯軍發動名為「撕裂者行動」的全面反擊,第四次戰役拉開序幕。(未完待續)
原圖: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news/232108/2020/1220/533628.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