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軍朝鮮半島,抗美援朝,很快便在朝鮮戰場與美軍迎頭相撞,震驚世界。精研朝鮮戰爭的我國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曾經這樣介紹:「戰後,有一個日本教授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毛澤東說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日本根本沒有一個人相信,但你們竟然敢出兵朝鮮,更把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組成的所謂聯合國軍打敗,那時我們才真正相信!」
準確地說,抗美援朝是我們中國人的「立國之戰」。建國初期,國家百廢待興,兵困民乏,但在面對外來的威脅時我們毫不猶豫地敢於亮劍,這是中國人以行動對世界發出的宣言,面對侵略時新中國不會後退半步。可笑的是,美國人愚蠢,不長記性,幾十年後仍然弄不清楚這個事實,還想以貿易、軍事、政治、高新科技等等手段來壓迫我們屈服,70年前都不行,現在更絕無可能。特首林鄭月娥及其崇洋媚外的心腹官員就是缺乏這種敢於亮劍的血性,去年黑暴亂港時沒有,現在應對新冠狀病毒疫情時依然欠奉。
1950年6月25清晨,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政府於當日立即緊急召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會議,趁蘇聯缺席,沒能行使否決權之機閃電通過「第82號決議」(從1950年1月到8月1日,蘇聯因抗議新中國不能加入聯合國而抵制安理會,拒絕參加會議)。決議斷定,「北朝鮮部隊對南韓施行武裝攻擊,因此構成對和平之破壞,促請北朝鮮立即將軍隊撤回38線」。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授權出動美國海、空軍,在朝鮮半島北緯38度以南地區攻擊北朝鮮軍。
27日,美國以穩定亞洲局勢為藉口,派遣第七艦隊南下台灣海峽遊弋,阻止解放軍渡海解放臺灣。同日,美國操控的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3號決議」,允許「採取緊急軍事措施,以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並「建議聯合國會員國給予大韓民國以擊退武裝攻擊及恢復該區內國際和平與安全所需之援助」。憑藉此決議,美國連同15個盟國派出軍隊赴朝鮮半島作戰,指揮權統歸美國麥克亞瑟將軍。
在戰爭初期,北朝鮮軍勢如破竹,從北到南進兵順利:6月28日奪取漢城(離38線不到100公里,南韓西北部);7月20日佔領大田(中部);7月24日佔領木浦(西南端);7月31日則佔領了晉州(南端),南韓軍和美軍被逼退到東南一隅的釜山港。麥克亞瑟嚴令美軍就地死守防線,不得再後退,同時調遣大批美國軍艦開至釜山港對開海面,以艦上巨炮狂轟北朝鮮軍的陣地,支援被困的美、韓軍。
8月6日,麥克亞瑟在東京與聯軍高級軍官會面,說服與會者實施風險很大的「仁川登陸計畫」。9月15日,麥克亞瑟登親自督戰,在美、英兩國三百多艘軍艦和五百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美軍成功登陸,迅速奪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島嶼。之後,美軍向北朝鮮軍後方發起攻擊,攔腰切斷朝鮮半島,把北朝鮮軍的補給線與後路封死。22日,苦守釜山港的美韓聯軍乘勢反擊,夾擊北朝鮮軍,5天后與仁川登陸部隊會合,並於28日重奪漢城。大部份北朝鮮軍來不及退回38線以北,最終被就地殲滅。
麥克亞瑟得勢不饒人,要求乘勢追擊,消滅北朝鮮政權,將共產主義徹底逐出朝鮮半島。最終,美國總統杜魯門同意麥克亞瑟的建議,但條件是在中國和蘇聯不會參戰的情況下才可攻擊北朝鮮。10月1日,麥克亞瑟下令南韓軍進入朝鮮作戰,試探北朝鮮軍的虛實及中、蘇兩國的態度。金日成在南面已經損失了大部份兵力,此時已經無力作出任何有意義的抵抗,只能向蘇聯求援。
在收到金日成的求援信後,蘇聯最高領袖史達林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如果金日成政權被滅,朝鮮半島北部就會落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手中,遠東的政治、軍事格局將會朝著不利於蘇聯的方向發展,萬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但是,史達林又不願意看到蘇聯與美國正面衝突,因為蘇聯國內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戰後重建,此時直接出兵,對蘇聯弊大於利,於是把中國推到了前面。
從長遠的國家安全角度考慮,中國應該出兵,但毛澤東是一個務實的領袖,他考慮到中國軍隊在硬實力上遠不如美軍,因此很希望蘇聯方面能夠給中國軍隊以武器等方面的支援,特別是得到蘇聯空軍的支援,以爭取制空權。但是,蘇聯在軍事裝備和空軍支持這兩方面都很滑頭,遲遲不做出承諾。10月3日,毛澤東下定決心,即使蘇聯方面不給中國任何支援,中國也要派兵入朝作戰,於是有了派飛機到西安接彭德懷上京開會的一幕。7日,美軍蜂擁越過三八線,兵鋒直指朝中邊境,麥克亞瑟更狂言要飲馬鴨綠江。19日晚上,志願軍秘密從吉林省輯安(今集安市)渡過鴨綠江入朝。25日,中美兩軍終於直接對壘,第一次戰役打響,結果志願軍大獲全勝。
從這一段歷史可以看到,一個成功的領袖必須擁有視野及智慧,同時要懂得在細心求證後大膽地作出決斷,如果一味貪生怕死、尸位素餐,因為不想負上責任而故意拖拖拉拉,到頭來不但把組織帶到溝裡,更會害人無數。不知為何,香港人就是這麼倒楣,竟然攤上一大堆這種怠忽職守的佞臣廢官,難怪這幾年特區禍災不斷,越演越烈。正所謂「佞廢不走,港人死狗」,如今我們市民大眾再無他望,只盼中央能如毛澤東般堅決出手,斬妖除奸。
(未完待續)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