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時,美軍跨越三八線追擊北朝鮮軍一事發生在鄰國,表面上似乎與中國沒有直接關連,為什麼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會把調子提到那麼高,最後不惜揮軍入朝,與美國迎頭相撞呢?新冠狀病毒肺炎肆虐全球,唯有咱們國家因嚴格執行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成功把疫情控制,反觀香港的情況卻瀕臨失控,全城怨聲載道,但特首林鄭月娥為什麼還是嚴拒實施如內地一樣的清零措施?
於二次大戰,美國帶領歐洲諸國橫掃納粹德國與軍國日本,贏得戰爭的最終勝利,一躍而成唯一的西方超級大國,從此睨視天下。不過,美國視另一個社會主義超級大國蘇聯為心腹大患,尤其忌憚它與東歐共產國家組成的華沙軍事集團,時刻虎視眈眈。與此同時,美蘇雙方也在亞洲特別是中華大地進行激烈的戰略鬥爭,因為此地的主導權誰屬將會決定兩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政治勢力版圖;美國支援以蔣介石為首,主要由軍閥、官僚、資本家組成的國民黨,蘇聯則理所當然地站在毛澤東所領導的共產黨這邊。
1946年,中國內戰全面爆發,使人大跌眼鏡的是,本來持泰山壓頂之勢的蔣介石最後卻被毛澤東的小米加步槍打敗,於1949年底率殘部退守海島台灣。美國總統杜魯門對此結果當然極度失望,但因為找不到介入的藉口,同時覺得腐敗不堪的蔣介石集團已經救無可救,所以決定放棄繼續援助,任由蔣介石自生自滅。以國共雙方當時的強弱態勢來看,中共解放台灣只是何時渡海的事,陳毅、粟裕麾下的第三野戰軍也正為此作出最後的準備。
但是,天有不測之風雲,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突然揮軍進攻美國所扶持的南韓,讓杜魯門終於找到了一個介入中國內戰的契機。27日,杜魯門以穩定西太平洋地區局勢為由,下令美國第七航空母艦戰鬥群以台灣基隆、高雄兩個港口為基地,開始在台灣海峽巡邏,阻止解放軍渡海解放台灣。
對美國橫插一杠,阻撓中國攻佔台灣,統一國家的卑鄙舉動,毛澤東一時之間無計可施,因為在茫茫大海上,解放軍的武裝木船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美國鐵甲軍艦的對手。可是,到了10月美國於朝鮮半島派軍越過三八線北侵時,情況就截然不同。朝鮮半島與我國陸地相鄰,與東北地區只有一條鴨綠江之隔,1894年「甲午戰爭」時,日本的陸軍便是先佔朝鮮,然後再跨江侵華,直接威脅北京。這個歷史教訓實在刻骨銘心,中國人50多年來從未忘記,也不敢忘記。
新中國建立後百廢待舉,只想全力投入到國家建設,絕不願意與任何國家開戰,更何況是武裝到牙齒的美國。10月3日,為了盡最後的努力避免戰爭,總理周恩來在深夜還通過印度駐華大使潘尼加向美國發出直白的最後警告。其實在此之前,英國人曾忠告美國,毛澤東所領導的共產中國雖然同樣是中國人的國家,但情況卻與國民黨時大不一樣,應該慎重對待中國所發出的警告。可是,美國戰神麥克亞瑟告訴杜魯門,近代以來,中國人從來沒打勝過一場對外戰爭,共產中國建立伊始,一窮二白,完全沒有工業底子,武器落後,根本沒有條件及膽量與美國對抗,假如他們膽敢動手,保證把他們打回石器時代。聽到這番言論後,杜魯門判斷中國的最後警告為「外交訛詐」,嗤之以鼻。
中共雖然一直發出強硬的外交聲明,內部意見卻很不一致,大部分中央領導傾向於不參戰,原因是中國剛從多年戰亂脫身,百廢待興,捲入這場戰爭不利於國家發展,萬一戰敗則後果堪憂。因此之故,直到1950年10月1日第一個國慶日,毛澤東對參戰與否仍然未下最後決心。4日,毛澤東派飛機把時主政西北地方的彭德懷從西安接至北京參加出兵與否的會議。會中,彭德懷支持出兵並指出,如果不出兵,敵人就會兵抵鴨綠江,到那時,我國東北的瀋陽、鞍山、本溪等工業基地都會在敵機的攻擊範圍之內。美國要發動侵華戰爭,隨便都可以找到藉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麼時候吃,決定於它的腸胃,向它讓步是不行的。
毛澤東的看法是:美國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國身上,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台灣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腳上。假如天下有變,它就會從這三個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7日,美軍大舉越過三八線,向平壤推進。8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拍板介入朝鮮戰爭,下令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全權指揮。19日,志願軍第38軍率先從輯安(今集安市)渡過鴨綠江,拉開了美軍被痛擊的序幕。
倘若林鄭特首有讀過以上這一段歷史,便可能會領悟「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道理,在面對疫情時就能如澳門特首賀一誠一樣,從一開始便嚴密防疫、抗疫。若如此,今天市民大眾就不會陷入病亡慘重的第四波疫情爆發中,「香港各界商會聯席會議」也不用公開向林鄭特首發出「我們中小企憤怒了!」的怒吼。當然,如果我們以為林鄭特首會如毛澤東、彭德懷等人一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也太過脫離現實,但希望她對本國的歷史有皮毛認識相信也不是太過份。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只要有心,偷點智慧回來使用也總比現在硬挺強多了吧!
原圖:文匯報
https://www.wenweipo.com/a/202012/02/AP5fc68f07e4b0a6733582b5f4.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