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冠肺炎,還發生了另一宗全球關注的大事件。紐約期油在4月20日結算時,出現史上首次負油價,最低時每桶-37.63美元,震驚全球。油價低至負數,全港車主即滿心歡喜,以為汽油價格可以大調下降,或至少有合理減幅,但當你去到油站時,發現原來只是一場空。
為何油價跌至負數,但香港油格卻幾乎紋風不動?當中涉及兩大原因。第一,本地出售的車用汽油,是進口成品油,並非原油。而油公司在訂價時,除了汽油本身的成本,還有油公司的營運成本,包括地價、地租、人工、運輸等。情況有如你在外吃飯,所付的價錢並不止是食物本身。因此,當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其跌幅自然不會全部反映在零售價之上。
第二,香港政府監察本地燃油零售價,所參考的指標是新加坡無鉛汽油和車用柴油離岸價,所以國際油價市場價格下跌,不一定會帶動香港油價。
雖然油公司表明,會密切注意油價走勢,調整本地零售價。但可惜本地油價高企,是一個長期問題。根據一個國際油價監察網站顯示,截至今年4月,香港車用汽油貴絕全球,比第二中非共和國貴近兩成。而油價由年初至今累跌75%,但本港汽油零售價同期僅跌7.8%,政府有必要就此作出政策檢討。
面對社會對油價訂定的批評,政府過去曾指在自由市場經濟運作下,香港油價一向由油公司按商業運作原則釐定。政府的工作是致力確保燃油供應可靠,並促進競爭及提高燃油產品價格的透明度。可是,汽油是公共運輸的必須品,影響全社會,不應以自由市場作藉口就不作為。政府可循招標方式、批地方式、甚至汽油訂價方式作一個徹底的檢討或改革,以回應社會訴求。
作者: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原圖: 星島日報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