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我管的企業如何面對逆境

2020.03.05 15:00 博客 施永青

新冠肺炎襲港,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政府被逼採取措施,減少香港與內地的交往,同時對與被感染者有過緊密接觸的人採取14天的隔離檢疫,而市民亦盡量減少外出活動,尤其是避免涉足人群聚集的活動。如是令商業活動亦難以如常進行。

有商界的朋友問我可如何面對?

我說,只能自救,不能寄望政府打救。政府不可能放下別的企業不救,只集中力量救你的企業。但如果政府要普遍地加以照顧,每個企業可分到的份額不會太多,一定無濟於事。所以當行家說要動員同業向政府請願時,我建議他們慳返啖氣,做多單生意,反會更有益及有建設性。

亦有行家問我有沒有裁員減薪?我說,我集團名下有不同的生意。只有少數競爭能力不足,兼規模已發展過大的,才會採取這類消極的做法。大部分都會以積極提升管理效益的方法,去爭取更好的生存空間。我有信心,大部分我名下的公司都可以克服疫症的衝擊,在新的環境下生存下來。

自金融海嘯以來,香港的經濟發展可謂相當順暢。大部分企業都不難趁中國經濟起飛而分到一杯羮,毋須特別卓越,亦可以找到生存空間。

在這樣的好日子裏,豬也有機會飛上天。所以我經常提醒我的同事,不要自以為了不起,而不願意去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要經得起冬天的考驗,才可以擺脫「一年生」的宿命。內地的公司大都強調要做大做強,而我則注重要做長。做不長,一時做大了做強了,也沒有意思。逆境正是考驗我們有沒有資格做長的好機會。香港好了這麼久,我屬下的公司都缺乏足夠的鍛煉,求生意志可能因而衰退;今次可以逼他們捱下世界,對提升他們的健康狀態應有好處。這絕非阿Q精神,沒有積極面對困難的心理狀態,在困難面前,很容易選擇做逃兵。

我有信心去挑戰困難,原因是我平時做生意很保守。在好日子的時候,反而不敢輕率進攻。因為好市做得好不代表自己有實力,所以在環境好的時候,我寧願多做點積累,留多點現金在手,而不是趁好市去擴大規模。在正常的情況下,我要求我名下的公司,必須留有相當於6個月營運經費的現金儲備。今次疫症襲港時,我名下的公司大部分都現金充裕,即使一年半載沒法盈利,公司亦不用為生存而憂慮。這是讓管理人員敢於作新嘗試的客觀條件。

此外,我平時管理得比較鬆散,美其名為無為而治,真正的好處是留有餘地。在這種情況下,公司裏可以收緊的地方仍很多,要找提升效益的地方亦不難。我只要比前略為有為,就可以做出一番新景象。我的馬平時很少落鞭,所以一鞭就加速快跑。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我管的企業如何面對逆境-210023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p.stheadline.com/instantnews/instantnews_content/1078544/%E5%8D%B3%E6%99%82-%E5%8D%B3%E6%99%82-%E4%B8%AD%E5%8E%9F%E9%9B%86%E5%9C%98%E4%B8%8A%E5%8D%8A%E5%B9%B4%E4%BD%A3%E9%87%91%E6%94%B6%E5%85%A592%E5%84%84-%E8%BC%83%E5%90%8C%E6%9C%9F%E8%B7%8C16-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