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公院逼爆現象司空見慣,遇上流感高峰期,前線醫護更加壓力爆煲。但遺憾的是,醫務委員會早前竟否決全數四個放寬海外專科醫生實習期方案,難怪被批「醫醫相衞」、「專業霸權」。這亦促使政黨提出私人條例草案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包括建議非本地培訓醫生若在醫管局工作不少於5年後,如工作表現令人滿意,可免考試直接註冊在港執業,藉此增加引入醫生的誘因,解決燃眉之急。
十多年來,香港醫療體系一直面對人手、床位不足等問題,要走出困局,折衷辦法就是尋求「外援」。惟醫學界一邊慨嘆做到無停手,一邊卻通過高門檻的資格測試,來抵制引入海外人力,保證本土醫生的利益和收入。2016年底,政府曾提出修例以增加四名非業界委員進入醫委會,結果無功而還。翌年,政府讓步只增加兩名非業界委員,令醫學界委員依然佔多數,草案才獲通過。
業界一直「自我保護」,未有對症下藥,根治體制,均令前線人員和病人叫苦連天。必須重申,《基本法》雖然保障專業自主,但醫學界不應只盤算界別利益,對大眾福祉卻視若無睹。
值得關注是,近年醫療問題亦被破壞派濫用為挑撥市民情緒的工具。有「本土派」宣稱新移民是導致本港醫療不足的「罪魁禍首」,把矛頭直指每日一百五十名新移民來港單程證制度;亦有人抹黑建制派基於政治考慮,刻意方便內地醫生來港執業云。隨著人口老齡化和議題政治化,可預見再不拆解醫療系統困局,只會令民怨升溫,社會矛盾加劇,非香港之福。
作者:新社聯副理事長 元朗區議員 趙秀嫻
原圖: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19/0130/242329.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