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影響全球的大選,民調預測卻是一地眼鏡。有分析說是「沉默的螺旋效應」,支持某位候選人的選民,因為社交和主流媒體的同質化,形成壓力,於是在應對民調時選擇沉默,但一到票站便回復真我。於是選前民調完全不能反映真像。
港大民調可能也同樣面對相同困境。社交和主流媒體努力營造市民不歡迎特首梁振英的假象,對梁特首在街上廣受市民歡迎的照片和片段,視而不見,完全不作報道。梁特首稍有點事,社交和主流媒體便大肆渲染。最後令市民不敢在回答民調時說出心底話,寧可保持沉默。
相反,反梁的分子熱衷在網上給「嬲」( 例如近日梁特首和東華三院的學生在禮賓府自拍,一些網民竟也給「嬲」)和回答民調時反梁,而個別年輕人又以反建制為「型」,於是社媒、傳媒及民調便互相拉抬,反梁勢力便好像聲勢浩大,其實是互相催眠。
最經典的事例,便是在11月7日早上全國人大常委釋法,按社交和傳統媒體邏輯,年輕大學生理應「義憤填膺」,若能親身接觸梁特首,應借機表達不滿。
恰巧那天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應梁特首的邀請,當天下午在政府總部和500位來自本地不同大學的學生對話,梁特首致歡迎詞,然後坐足全場。然而在自由發問的45分鐘裏,沒有一位大學生提到釋法,也沒有學生舉橫額,彷彿釋法從沒有發生過。散場時,大學生們只是輪着和梁特首合照,沒有人借機在梁特首身邊提釋法。
筆者也有把這事上載,公告天下,但社交和其他媒體一句也沒有報道。在這個刻意營造出來的反梁氛圍下,誰會願意告訴港大民調,他們其實很支持梁特首。
更有甚者,港大民調一向有令人摸不着頭腦的民調結果。去年5月12日,港大民調公布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支持率,在毫無原因的情況下,大跌11點、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又大升7點。當時正值政改快將在立法會投票的關鍵時刻,按主流傳媒營造的氣氛,「政改三人組」應不受歡迎,但港大民調卻出現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支度率大升9點、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以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也分別上升3點和2點。這個結果,再次令人質疑港大民調的科學性及可信性。
「沉默的螺旋效應」再加上自身的缺陷,港大民調只會和美國大選的民調一樣:一地眼鏡!
原載:都市日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oVoalbuSPI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