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2016兩會的透明度大增

2016.04.04 16:00 時事 余非

以下是些值得知道的數字。2016的兩會比往時長,加起來前後共兩個多星期。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由2016年3月3日下午3時開幕,至3月13日上午9時閉幕。至於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由2016年3月4日開始,16日閉幕,當中3月12日休息一天,會期共11天半。 前後兩個多星期的兩會期間,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共進行了15次部長級的公開記者招待會,每場記者有近千名中外記者出席。當中以外交部長王毅一場記招最觸目,提問的外國媒體問題尖銳,王毅也答得精彩,於是內容被轉載及報導的覆蓋面最廣。王毅部長搶鏡,也許令大家對這場記招印象深刻,事實上其餘各場的部長記招都相當實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被問棚戶區的改建進度,農業部長被問食品安全,中外記者的發問都不是走過場。

部長通道採訪漸正規化

部長直接面對傳媒的時間多了,還反映在人民大會堂北門的部長通道。 人民大會堂東門可以停靠大車,因而一般用大車接送的人民代表,由東門入場。至於北門,因只容小車停靠,成了分別到場的部長入口處。北門通道,也成了部長通道。 這條部長通道2006年便出現,聰明又勤勞的記者便專門守候於北門「尋人」。他們互相合作,認出是某部長便大聲喊,讓需要採訪的同行「攔截」。一句半句的「攔截」下的回答,便成了報社的獨家新聞。當中有位叫趙倩的記者最擅於「攔截」,被封為「攔部姐」。九年下來,發展至2016年的今天,部長通道已發展為有固定咪架台的一個「另類小記招」。被記者喊叫的部長,會有專人請他留步,在台前回答記者提問。 由兩個星期內15場部長記招,以及部長通道的採訪被正規化,在在反映2016年的兩會透明度大幅提升。

香港兩會報導內容花邊

不知道如上述的訊息有多少香港人知道。看了幾次香港大電視台對兩會的報導,內容完全花邊化。新聞報導可以報小事,卻不能用小鼻子小眼睛去解讀。像部長通道這樣的訊息整理,相對於兩會更有份量的內容,絕對是小事。可是,如能從「小事」折射「大事」(透明度提升),又另作別論。可是,本地大電視台某些記者的毛病,是他們挖小事之餘,用的是做娛樂新聞的心態。 某天看見大台資深記者訪問人大代表姚明。記者報導的訊息,是姚明的衣服跟之前一屆相同,姚明解釋是因身材特殊,令他不能如常人般可以隨便買新衫。此外,該記者也說,訪問姚明要限時,因姚明有腰患。記者更說,限時大概是需要的,因訪問「高人」,舉咪都舉到他手軟。你看,這些就是我們在正點新聞內讀到的兩會報導! 不只此的,即使透明度如高的2016年兩會,海外媒體仍有以「限制報導」為標題的負面抹黑。在訊息自由的互聯網世界裏,我們已不缺訊息;可是,卻仍然輕省不得。我們需要建立的,是小心讀、小心看的態度,在自行多讀及對照中,尋找最接近事實的真相。 原載於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6/0322/3296749_print.html 圖:文匯網 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3/16/CN1603160024.htm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