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亞視這一課說明什麽?

2016.02.20 16:00 時事 邵盧善

「亞洲電視事件」創傷香港極深,甚至可以說,是香港社會發展滑向下坡的里程碑。令人擔憂痛惜的是,社會輿論没有認真反思問題所在,還是一刀切簡化,把攻擊矛頭指向政府,甚至埋怨香港電台没有及早準備,隨時接補亞視停播後的空缺! 這個年代,没有倒不了的企業,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西方國家流行一個說法:超級銀行的規模,已大到不能倒的地步。可是,各國政府還是小心翼翼,只有嚴正監管條例、密切關注日常運作,一旦出現狀況,還是不易出手救援,寧願讓市場自行調節。政府的權力,明文規定,有準則、有範圍,不是隨時受民意驅動。 因此,民主代議政制的政府,監管企業能力永遠落後於市場,西方文明社會之所以不致無所適從,主要依賴的不是政府的應變能力,而是社會上厚實有力、包含各方面專業的「公共知識分子」個人舆組織,他們超然於政府權力與利益團體之外,存在於各式民間智庫、各個專業範疇、高等學院;他們高瞻遠矚的論述分析,常見於各色媒體與特定平台。社會人士對事物興衰自然多所理解,趨吉避凶。

批評政府輿論 達到腦殘程度

要求政府出手干預亞視的輿論,知不知道當局用權的底線?有没有想過自己需要一個怎樣的政府?社會是否容許如此大有為的政府?我們不能輸打贏要,千方百計綁住政府雙手之餘,有事就喝令政府出手救助。 責怪港台不能及時補漏,更是莫名其妙。電視製作需要的人力物力,固然不是一時三刻就可齊備,電視節目的長遠路向,更非一蹴即就。力主港台負責填補缺口的人,是否認為港台派一個副處長、幾組製作人員駐絷亞視,確保亞視頻道有節目出街,就功德圓滿?再說,就算是如此没要求的要求,也是腦殘水平,港台如果臨急可抽調部分人力,支撑起原有亞視各頻道節目播出,港台平時豈非儲了過量冗員? 亞視衰敗的確可惜,可惜的不是一個老字號倒閉,更不是濫情式、說說什麼集體回憶的消失。而是,那些年以來,香港没有足夠公共知識分子建構鑑賞評述電視文化的平台,凝聚社會對電視發展方向的共識,任由娛樂資訊助長浮華追星風氣,以及膚淺譁眾的「紅色資本疑懼症」摧殘投資市場。當年,香港電台也曾致力提倡「節目欣賞指數」、「節目顧問團」等等,希望促進社會人士關注節目質素,可惜,竟似和寡的高曲,引不起共鳴。 圖:now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