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新招層出不窮 參選人仍需努力

2015.12.11 18:45 時事 何俊賢

區議會選舉431個民選議席全部產生。選戰以前,各方一般估計在政治化的局勢,以及45%首投族為青年的前提下,會為反對派陣營產生巨大的催票作用。然而「天氣不似預期」,在高達47%投票率的情況下,各個陣營互有勝負得失,建制及反對派依然保住基本盤的形勢,反而挖深一點、微觀一點來看,是次選舉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我認為是比是次的成敗得失更為值得玩味研究的地方。 依本人淺見,是次選舉的第一個特點,是不論建制及反對派,為數不少尋求連任的資深區議員卻敗給年輕候選人,加上不少落敗傘兵、年輕候選人均得票不少,可見,即使候選人知名度不高且無實績,但形象清新,已經成為選民關注的地方;其次,泛政治化下,不少打著鮮明政治旗號,但名不經傳、甚至誇張得只在選前兩、三星期才間中在當區露面的候選人,居然獲得千多票甚至兩千票,可見,政治牌的威力趨向強大。

不容忽視的政治化

從以上兩點可見,年輕形象加上政治旗號,已經具備一定的政治魅力,不能忽視;最後,雖然每屆選舉均有不少政治議題可打,然而,如鉛水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部分議題卻未有如反對黨派所想打出預期威力,有關區份反而近乎被建制完全攻克。 那邊廂,鉛水議題未能打動民心讓反對派勝出,但另一邊廂,亦有指部分候選人由於忽視政治議題,漠視被政治化推出來的票源所需,以及建制派大部分候選人並無在選戰中打出政治議題的旗幟,最終落敗。事實上,在資訊流通迅速、壁壘分明的今日,「區選講民生,立選講政治」的歌仔已非必然,除了民生牌,這張政治牌如何打出,將決定一區未來四年所髹上的顏色。

網上助選漸趨成熟

除了上述政治大氣候的轉變,本人認為助選策略也是左右選戰的重要因素。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互聯網普及,加上智能手機的出現,市民接收資訊的渠道及生活習慣已比十年前發生重大變化。部分候選人之敗,主要在於打法傳統守舊,未能善用日新月異的科技助選,更未能察覺其選區選民構成及需求正靜悄悄(或者是明顯地)有所轉變,未能善用渠道亦導致候選人未能清楚表達其政治理念。 舉例說︰部分候選人表面上並無在社區出現,實際上是他們不斷通過社交網站籠絡當區選民,甚至當其他候選人為免產生任何誤會而將社交網站關掉,部分候選人甚至在沒有申報選舉廣告的情況下不斷在網上宣傳。無可否認,這種網上接觸的效率,甚至比一天派三轉宣傳單張為高,亦可能更有效了解新票源的所需所想,可見這些「素未謀面」的候選人,得票可能並非偶然。

各方檢討刻不容緩

上述情況,離不開有待檢討四字。事實上,在法例層面,雖然選舉相關法例有就任何形式的選舉廣告及其申報方式作出監管,然而,有指即使在部分社交網站上作選舉宣傳卻不申報,最終只會警告了事;此外,由於網絡宣傳廣,亦容易匿名或冒名傳播消息,一些網上評論的威力甚至已不下於「明刀明槍」式的選舉攻擊甚至抹黑,可見,現時對網上有關選舉言論的規管實有待檢討,讓選舉變得更加公平,令選舉平台能繼續成為選民接收候選人理念的重要窗口。 此外,各大政黨亦極有必要重新審視選舉策略,除了繼續以恒常工作服務社群,如何以其他方法接觸及開發潛在票源,服務這些在恒常工作中無法服務的選民。不論是紥實工作,還是政治議題,誰能掌握選民的歡心,誰的選舉機器才能有效運作,走向勝利。 1122的是非成敗,其實轉頭已空,如今只是市民茶餘飯後的佐料而已,更重要的是,政黨及有意參政人士,如何審時度勢,分析選舉結果,加以學習並制訂有效選舉策略。其實,四年後及一年後的選戰勝負,又有誰可預料得準? 圖:無綫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