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某些破壞派不時炒作所謂「種票」抹黑建制派,甚至抱著「有殺錯,無放過」的心態來作出大量輕率的舉報,在社會上引起了一陣恐慌,導致很多選民人心惶惶。誠然,在一個公平公正的選舉制度下,我們絕不能夠容忍種票,特區政府有必要從制度上解決問題,甚至加重刑罰,提高阻嚇力,杜絕集體種票的蓄意違法行為發生。
問題在於,倘政府或政黨不考慮社會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過於繁複的選民核實程序,或不考慮部份疑似個案的特殊性,則很容易會「殺錯良民」,長遠而言,反過來會扼殺了市民登記做選民的意欲,與本港的民主發展進程背道而馳。
租屋市民流動性較高
舉例而言,香港有不少市民租住私樓,這些市民的流動性十分高,往往每過幾年便轉換一次居所,而基層市民的工作一般亦十分勞碌,未必能夠每次轉換居所都及時更改選民登記資料,以致被懷疑是選民住址不正確的種票個案。對於這類市民,是不適宜重罰的,政府反而應研究調整更改選民登記資料的制度,以配合市民大眾的實際需要。
事實上,選舉事務處現時依賴抽樣調查的方式向部份選民發出掛號信,並要求限時回郵的方式來核實選民身份,也是十分不方便的。尤其是對於一些基層打工仔來說,他們的上班時間幾乎與郵局的辦公時間完全重疊甚或更長,要他們到郵局取信件,難免也會令部份市民卻步。
政府應用大數據科技
倘若當局以致電的形式向選民查核,要求他們提供身份證明等資料,又很可能被市民誤以為是電話騙案,或被騙徒乘虛而入。故此,無論是掛號信的方式,還是電話抽查的方式,均有很大的檢討空間。
在大數據應用愈趨普及的今天,特區政府作為最龐大資料庫的管理者,應妥善應用大數據科技,透過整合不同政府部門數據的方式,例如整合稅務局與選舉事務處的數據,以更準確地找出疑似種票的個案,並加以調查。較之於隨機抽查,大數據的方式只會更加準確,成本也會較低,也避免了太多「不好運」被抽中的市民受到太大打擾。
此外,在市民申請成人身份證時,除可建議他們登記成為選民外,還可要求他們核實住址,亦可杜絕了大量種票的機會。
破壞派誇大種票問題
香港「種票」情況絕不普遍,個案寥寥無幾,破壞派不必誇大問題。何況,種票不等於種金,市民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得益的,卻可能會墮入法網,在誘因不大的情況下,蓄意「種票」試法的人其實少之又少。
大家都記得,在今年區議會選舉前夕,有破壞派大量舉報所謂「疑似」種票個案,要求選舉事務處及法院介入調查裁決。結果導致多位被懷疑「種票」的長者聲淚俱下喊冤,反批評破壞派濫用投訴機制,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
筆者反對種票,也同樣反對濫用投訴機制。我們應切法鼓勵更多市民登記成為選民,而非施加重重枷鎖打擊市民行使公民權利!
圖:NOW新聞台截圖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49998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