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小心香港「印度化」的現象

2015.12.05 16:00 時事 邵盧善

本周二,台灣《聯合報》社論的標題吸引了我:〈小心台灣「印度化」的現象〉。 不知作者曾否聽聞香港立法會有關「確保香港不會大陸化」的辯論,是否因而感觸寫下該文。不過,筆者閱畢全文,卻是頗有觸動,深覺把標題的「台灣」二字改為「香港」,題義一樣貼切,讀者不妨把香港社會近年的現象一一代入,例如,政令措施爭擾不已、基本建設一再延誤......豈非完全切中香港時弊?

桃園「三跑」遙遙無期

《聯合報》社論以桃園機場第三跑道工程延誤說起,我不避諱做一次文抄公,節錄如下:
桃園機場第三跑道要到2030年才能完工,興建一條跑道竟然長達15年,僅是取得土地及環評報告便要耗費10年......台灣的競爭力隨着時間延宕一點一滴流失。 桃園機場跑道建設緩慢,其實不是特例,建造長達18年的機場捷運,迄今無法通車,原定2017年作為世大運場館的台北大巨蛋,目前則處於停工狀態,不知何去何從。 曾幾何時,曾以高效率、高活力創造亞洲奇跡的台灣,在民粹主義及政黨惡鬥下,正陷於『印度化』的泥沼之中,而且,迄無努力自拔的跡象。所謂『印度化』,指的是印度在發展過程中,因為立法的遲緩化、決策的本位化、建設的無效率化,以至法令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行政效率追不上全球化的開放腳步、公共建設則落後社會的需求。 印度的效率不彰,主要來自其畸形的民主政治。在其議會制度下,立法權經常凌駕行政權,多元多種族的社會,又往往難以達成最大公約數,導至立法及行政不時停擺。例如,討論公務人員是否有權用其他顏色的筆批示公文,國會便足足耗掉了一年。 印度極度信仰合意式民主,政府的公共建設,不但要經過冗長繁縟的行政協調(包括取得土地、環境評估),一旦地方人士反對,建設立即停擺。1970年,印度政府提出跨越孟買港口總長14公里的海底隧道工程,在地方反對下,直到2012年才通過環境評估,迄今尚未完工......

文章寫的雖是印度與台灣社會狀況的陋弊,香港的現象何其相似?赤鱲角機場第三條跑道、港珠澳大橋、高鐵、西九文化區等等大型基建項目,那一項不是吵鬧紛擾多年、廢時失事?

面對今日香港社會嚴重撕裂,議事諸君不好好深思反省,努力自拔於「印度化」的泥沼,還要委過於「大陸化」,不能不使人歎息,議事殿堂何以竟然「盲毛化」!

引用原文:聯合報〈小心台灣「印度化」的現象〉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348500 圖:now新聞截圖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59935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