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優化身後之地 可由漁民做起

2015.11.27 16:00 時事 何俊賢

一般來說,盜墓者對於不少市民而言,只是遊戲及電影的情節,與香港格格不入;但這個重陽節前夕,卻發生一宗黃宜坳元洲仔漁民葬區山墳被掘盜陪葬品事件,盜墓者接連掘盜19座山墳,惹得一眾漁民孝子賢孫大叫頭痕。不過,讓漁民頭痕的又豈止盜墓呢?原來漁民墳場還有一些過時得讓人啼笑皆非的規矩,隨時讓漁民死不瞑目,鮮有聽聞漁民墳場的市民相信亦會哭笑不得。

在陰間也不能團聚

現時全港市民由於骨灰龕位供不應求,開始為「死無葬身之地」一事籌謀。雖然漁民如果符合「一生人3/4時間於本地從事漁業工作」,以及為「原居漁民」這些較苛刻的條件,便可向民政事務處申請指定地區為期最多10年的陰宅,但部分不合時宜的規矩卻不禁再讓生者死者皆「阿愁」上身,皆因部分漁民雖然符合資格使用漁民墳場,但其配偶卻可能是「岸上新娘/郎」等理由不符資格,最終只得譜寫出不能合葬且陰間也不能團聚的悽慘故事,或者落得物無所用,甚或有鼓勵漁民成為孤家寡人之嫌。 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除了過年過節我們會與親人生者團聚,在春秋二祭亦會對先人作出祭祀,重視慎終追遠的精神。中國人最忌生離死別,讓結為夫妻的先人分葬兩地實屬禁忌。現時社會人倫關係轉差,兩代關係疏離與部分文化散佚不無關係。民政相關部門所處理的事表面皮毛,實質影響深遠。政府實在應修改這種導致夫妻分葬的過時法例,達致「成教化,助人倫」的重要作用。

釋放更多殯葬空間

除此之外,現時有關漁民墳場的申請仍有不少繁文縟節,包括要求已退休並將工作交棒予兒女的漁民提供漁船戶口簿作証明文件,以作申請之用;相關的證件年代久遠及存放船上亦容易破爛遺失。可見,有關制度有礙合資格漁民正當使用墳場。可能對市民而言,表面上漁民在處理殯葬事宜上較為便利,不過,這一來是漁民合法權利;二來有效運用現有殯葬用地,有助紓緩坊間對龕位的競爭,實屬整體社會之福,這寸金尺土絕對值得關注。 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所以除了公眾極為關注的《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草案》,其實政府現時亦正計劃在小處著眼,包括修訂《華人永遠墳場條例》,讓已婚婦人能與其父家成員安葬在殯葬設施等。因此漁民墳場的相關條例亦應盡快研究修訂,以及優化相關委員會的審批透明度,減少申請人「死得不明不白」的可能性,將充滿繁文縟節的中世紀纏足布拿掉,讓人人可以有「身後之地」,亦讓人倫觀念能重回正軌。 圖:無線新聞截圖 http://news.tvb.com/local/561a66126db28c3261000006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