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議事無方 淪為鬧事

2015.05.16 18:30 時事 邵盧善

「城市論壇」啓播三十五周年了,這個節目開了公衆公開論政議事先河,三十五年,港人由普遍政治冷感、進而幾乎人人論政、個個對時局有意見,變化不可謂不大。 港台特別舉行慶祝會,請來逾百各界人士,緬懷前瞻,為言論自由打氣,場面熱鬧,港台自家數碼電視頻道即時全程播出。可惜,並無輯錄精華片段在隨後TVB播映的「城市論壇」重播,俾更多港人分享。

選址維園 冀效海德公園

城市論壇選址維園,當然心懷倫敦海德公園人民講壇的藍圖,寄望把公開自由議事論政的種子撒在維園,開枝散葉。上世紀中期,海德公園是全球自由講廣場的圖騰,七十年代後期我第一次去英國,未去酒店報到,第一時間先去海德公園。聞名不如見面,看不見「擔個木箱就站上去發表政見的人」,遊園人士小貓三两,遠遜維園。 論壇雖以議事論政為主,當年却非港台時事節目組所構思,而是出於負責青年節目的張敏儀,所以,節目少不了青少年學生,採取辯論形式,每次論題有正反方,現場特邀學生觀眾,論壇開始及完結前两度投票表態,顯示正反两方是否有被對方的論述感動說服。節目設計極有教育意義,每星期一題,請不同背景人士分析、辯論,潛移默化,啟蒙了在場青少年學生,電視機旁成年觀眾亦大有得益。 內地改革開放之後,廣東廣播電視得風氣之先,爭取向香港取經,TVB與港台最早入內地開展交流合作,「城市論壇」與「八十年代(當年港台一台早上phone- in節目,如今名為千禧年代)」皆是內地同業取經目標,他們曾派人來港觀摩。後來,電台有了電話節目,論壇式電視節目也出現,不過,衹限在錄影廳進行、題材止於文化、人文素養等範圍,決策當局大概仍著重於可控性,擔心一放就亂。

時事講座 蔚然成風

城市論壇之前,有關政策角度之論述,局限在扶輪社、獅子會等組織内專題演講,並不開放,衹有會員參與。維園論壇啟播之後,大學校園時事講座蔚然成風,專業組織、社團,不定期的論壇與專題講座也如雨後春筍,一些當時得令的學者、專家,往往一星期内接下多項不同邀請,就同一題目發表評論,嘉賓講者隨時在多個論壇同場碰頭。 議事論政風氣普及固然重要,有助增強市民的歸屬感,更重要是論政水平的提高,才有助社會發展。沒有條理的論述,如何說服不同利益的持份者,接受你的要求?平和理性的議論,才可使不同利益各方持續討論,直至達成共識。 香港的風氣普及了,水平卻未見相應提高,往往流於單向表態,即使是最高議事殿堂,個别代表精於喊口號、作標語、製道具,卻拙於思考論述。有甚者,理性議事淪為情緒鬧事、責任論政變成民粹罵政,市民神聖一票付予重任的立法會,就此空轉!

政改爭論 未見完整論述

特首普選方案的爭論已臻關鍵時刻,數以百萬計市民先後投入大辯論,可是,至今對立雙方都不曾提出完整、有說服力的論述。 泛民議員綑綁一體,要求實行不設篩選的所謂「真普選」。可是,他們從不說明「真」的含義和作用是什麼?衹要翻翻民主國家地區的歷史,理解更多民主選舉,就知道不設篩選不等於所有選民都可有真正選擇;選民有真正選擇,不等於當選者必然最才德服人;才德最出衆者當選,不等於國泰民安、人心舒暢。 建制方面,接受基本法及人大決議框架下的方案之餘,亦應說明往後方向,構想未來藍圖,才足以吸引更多港人支持。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