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俠」悄悄的走了。
離開公眾視線多年的查良鏞先生,身體力行他的人生座右銘:「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事業高峯時候急流勇退,晚年専心治史、研修佛學,絢爛之極歸於平淡。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內地政治形勢急轉,香港社會情緒鬱結,查先生以金庸為名,天馬行空創造了一個虛擬的自由浪漫世界,與讀者一起遨遊江湖丶快意恩仇。七十年代的香港青少年,鮮有沒讀過金庸小說,八十年代台灣丶內地社會先後開放,金庸作品由禁書變成暢銷書,「金大俠」這個暱稱不脛而走,無人不曉,成就了近代華人文化一股俠義精神潮流。
查先生辦報之前,原意是辦一份武俠雜誌,取名「野馬」,寓意行動自由,後來改變計劃,轉為創辦報紙,取名《明報》,寓意明辨是非。這兩個命名,反映了查先生辦報理想。
說《明報》壯大冒起,憑的只是金庸武俠小說,不盡事實,同時期還有梁羽生及一兩位成名作家在他報撰寫武俠,受歡迎程度相若,報館地位卻相去甚遠。與本港其他暢銷報章不同,《明報》不重視「馬經」丶「波經」,甚至後來全民炒股時期,《明報》也不十分重視「財經」。《明報》銷量打開,除了查先生的社論丶活潑的社會新聞之外,還有一群走在潮流前面的副刊作者,網羅了文化丶時尚界別的青年才彥執筆。關懷社會丶注重民生,不執著意識型態,不介入政治爭端。
與查先生知交逾半世紀的倪匡說,他也無法完全了解查氏,說的未必是查先生高深莫測,而是反映查氏思維不受框架束縛,不拘泥迂腐名節的獨來獨往人物,永遠是他筆下重要角色;查先生另一人格特質,喜歡交朋友,特別是年輕忘年之交,這樣也保持了他心態永遠年輕。
查先生在草擬基本法期間,聯名提出「雙查方案」,被抨過於保守,《明報》編採部也有不滿聲音。民主派大佬李柱銘日前評論查氏去世消息時表示,再次細看當年的「雙查方案」,發現埋有普選特首及立法議員的高明伏筆,李柱銘說:「(查氏)可能是熟悉共產黨的事,明白底線在那裏,有高度智慧」。言下之意,是否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當年若接納了查氏提案,如今民主路程康莊可期。
原圖: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culture/237147/2018/1031/197188.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