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布隆迪政變 掀起族群傷悲

2015.05.16 20:00 時事 舒瞳

非洲國家布隆迪(Burundi)發生軍事政變,叛軍領䄂承認政變失敗。 日前,軍方將領、前情報局長尼永巴雷宣布推翻總統恩庫倫齊扎(Pierre Nkurunziza),指他尋求第三度連任總統,違反憲法。消息傳出後,數以千計示威者上街慶祝。直至當地星期四晚,首都布瓊布拉(Bujumbura)爆發激烈衝突,導致叛軍12死40傷和政府軍6人受傷。總統至今下落未明,聯合國譴責布隆迪企圖政變,擔心再次出現10年前結束的種族衝突。

圖:布隆迪國民逃離首都。(圖片來源:NOW新聞截圖)

圖:布隆迪國民逃離首都。(圖片來源:NOW新聞截圖)

身處香港,也許未必認識布隆迪,但提到其鄰國盧旺達(Rwanda),大家可能會記得2004年獲奧斯卡提名的《盧旺達飯店》。此劇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1994年發生在盧旺達的種族大屠殺,一名胡圖族的飯店經理保羅‧魯塞薩巴吉納設法挽救1268名圖西族(Tutsis)和胡圖族(Hutu)難民的故事。盧旺達正是布隆迪的鄰國,兩國先後爆發圖西族和胡圖族的種族屠殺。
圖:電影《盧旺達飯店》海報

圖:電影《盧旺達飯店》海報

四百年恩怨 種族仇視

圖西和胡圖兩族的仇恨,源自殖民地時代。胡圖族原是北方的畜牧族,400多年前侵佔盧旺達,打敗了圖西族。十九世紀,德國和比利時先後征服了盧旺達及布隆迪。當時,比利時實行種族分隔政策,如身份證上寫上種族、專門收賣圖西族、訓練圖西族軍官及提升其地位,旨在打壓人數佔優的胡圖族。直至二戰後,盧旺達由圖西族的精英階層統治,並實施種族歧視政策。 1959年,胡圖族叛亂,推翻圖西族國王,數以十萬計的圖西人逃亡至布隆迪,流亡的圖西族組成盧旺達愛國陣線(RPF)。自此,兩族在盧旺達和布隆迪兩國的衝突和軍事政變屢有發生。 當中,1994年的盧旺達大屠殺震驚國際社會,事緣時任總統、胡圖族的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遭暗殺,胡圖族組織阿卡祖(Akazu)策劃大規模屠殺圖西族。短短一百天內,約有50萬至100萬人被殺。如此血海深仇蔓延至鄰國布隆迪,之後十多年,布隆迪內戰,引發另一場種族仇殺。1993至2006年間,布隆迪國內接近30萬人喪生。難怪國際社會非常緊張今次政變,誰推翻誰的政權,也會燃起兩族仇恨之火。也許布隆迪軍方,深明政變會掀起仇恨,還是及時收手。
圖:盧旺達屠殺紀念館內陣列無辜者的骸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盧旺達屠殺紀念館內陣列無辜者的骸骨。

反觀港台兩地,因政治引起的族群撕裂,分成藍綠、黃藍對陣。雖然未必會走上如圖西族和胡圖族般的仇殺,但是族群心存嫌隙總會漸漸形成仇恨,終日吵吵鬧鬧,繼而動手,何苦呢?何不吸收布隆迪政變教訓,及時讓一讓、傾一傾,為大局多想一點呢?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