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看新疆 便知中國堅

2018.09.29 19:41 時事 曾財安

上一篇說到我們一行人到了富庶及現代化的新疆伊犁。 中國為什麼會那麼「堅」,能夠從絕地反彈,復興強大?這是因為中國人有幾千年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的文化基因及民族精神。在敵人的兇狠及殘暴手段面前,中國人絕對不會屈服,而是選擇擦乾血淚,忍辱負重,犧牲小我,為國家民族與後代子孫埋頭苦幹。新疆從幾十年前的一無所有,戈壁沙漠處處,發展到全省繁榮富足,熱火朝天的現在,便是其中的一個活生生例子。歷史文化淺薄,眼光狹隘短視的美國,又怎會敵得過我們?

中國不向敵人屈服

1871年(即清同治十年),帝俄趁中亞浩罕汗國將軍阿古柏侵佔新疆南部,宣布獨立之際,出兵佔領新疆伊犁地區。 1877年,清政府左宗棠領兵出玉門關,平定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部領土,但帝俄拒絕把伊犁交還。1880年,請政府派曾國藩之子曾紀澤赴俄交涉,左宗棠則領哀兵撲往伊犁,以不惜一拼的態勢遙相呼應。此舉大出「北極熊」(俄國暱稱)的意外。 1881年,帝俄迫於國內外的形勢,與清政府簽定《伊犁條約》,答應把伊犁歸還。最終,帝俄仍然把伊犁西部共7萬多平方公里強行割去,只把河谷東部歸還,還訛詐了509萬兩白銀。《伊犁條約》雖仍不免割地賠款,但以晚清時的羸弱國勢,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時光荏苒,我們一行人在宏偉的伊黎河大橋上撫今追昔,說起俄國現今被美歐欺負到家門口的境況,不勝唏噓。 清政府雖然收回了16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因為地大人稀,國困民貧,除了開省建府外,基本上什麼都做不到。由晚清至民國,新疆還是貧窮落後如故。幸運的是,因為英、蘇兩國皆被捲入兩次世界大戰,無暇他顧,新疆才不至於被再次侵略,但領土喪失的危機依然深重。1950年1月,毛澤東以最快的速度解放了新疆,但擺在面前的卻是經濟極度落後,百姓食不果腹,賊匪與潰兵滿地的艱難局面。

王震率兵 開墾新疆

在此艱難時刻,曾帶領359旅開拓陝北南泥灣的名將王震臨危受命,就任新疆軍區代司令員兼政委,肩負掃平匪患、守護邊疆與開拓經濟三大責任。在掃清匪患後,王震於1954年帶領10萬解放軍戰士就地轉業,成立了兵農合一的「生產建設兵團」,從事開墾屯田,揭開了新疆軍墾的濃厚一頁。 軍墾初期,除少數環境比較好的綠洲之外,亦兵亦農的將士們所面對的是四處都是戈壁,千里難見樹木的惡劣自然環境,只能像兔子一般打洞而住。這些被稱為「地窩子」的洞穴就是第一代開墾軍人在長達近十年時間的家,可中國人就是這樣硬撐過來,打下發展經濟的奠基石。新疆地處大陸中央,氣候非常乾旱極端,水土因人為破壞而嚴重流失,四處多數是荒漠或沙漠。冬天時,溫度可以降到攝氏零下50度以下,夏季時,溫度則可高達50度的酷熱。在這樣的環境下,就算是簡單生存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更何況是要天天從事高強度的勞動生產,但將士們就用自己的雙手與天相鬥,種下了以後可以輸往全國的糧食。 在開國的頭十多年間,為了守衛與開拓奪回不易的疆土,幾十萬青年男女從全國各地奔赴新疆,加入王震將軍麾下的軍墾行列。這批人離開溫暖的家鄉,入住「地窩子」,拋下可愛的親人,與茫茫大地為伴,所面對的種種困難與考驗,已達人類生存的極限。但是,他們卻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的青春,默默地建設祖國、保衛疆土,至今已歷第三代。這就是中國人為了大我而甘願犧牲小我的高尚情操,只顧獨善其身,個人主義為上的西方人、美國人哪能瞭解?

進步使人刮目相看

伊犁之後,我們到了那拉提大草原。親臨其境,才知道草原有多美,什麼叫做大。那裏的旅遊設施非常現代化,管理服務也相當人性化,進步使人刮目相看。沒有幾代軍墾戰士與家屬們的智慧、堅毅與辛勤勞動,哪來如今如詩如畫的江山?這之後,我們到了靠天山雪水而生,位處南北疆分界,盛產香梨的綠洲——庫爾勒市。市內的鐵門關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南北咽喉之地,張騫、唐玄奘等先賢也曾數度通過此地。如其它城市一樣,庫爾勒的現代化程度很高,市內每邊二、三線的馬路不時塞車,其繁榮可想而知。 在回到省會烏魯木齊的途中,我們在高速公路穿越了達阪城風力發電場。這個風力發電場有多大很難說得準,只知道我們以50公里時速前進的旅遊巴士足足走了大半個小時才從一邊走到另外一邊。一路上,高聳巨大的風力發電機密密麻麻,形成一個白色的森林,提供了烏魯木齊市三分之一的電力需求。極目四望,高速公路、高鐵路軌到處在建,四通八達,規模之宏大,冠絕全世界。 「喝水不忘掘井人」,在享受著現代化設施之餘,我們當然不會錯過參觀「石河子軍墾博物館」的機會。昔日王震將軍入疆時的乾枯小石溪旁的窮村落,今天已是一個現代化建築物林立、宜居易商的綠色城市。如果沒有細看博物館裏使人感動落淚的開墾舊照片,一般人根本無從知道石河子當年的落後與貧困。 知道新疆的前世與今生,便清楚新中國力抗美國打壓的底氣所在。連逆天開墾新疆也辦得到,還有什麼事情能難倒中國?厲害了,我的國家! 原圖:now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