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筆者回內地與一位在英國讀博士的朋友聚會中談到「港獨」問題,我們發現其實香港從來就沒有「獨立派」,在網上只要搜索「香港獨立」或者「Hong Kong independence」,搜索出來的圖片除了幾位所謂的「港獨」分子之外,最多的就是「龍獅旗」。所以其實說白了,所謂的「獨立」不過是以「獨立」為幌子,「戀殖」為實。
泛民屈禁獨是以言入罪
在香港的政治光譜中,「泛民主派」之所以被稱為反對派,不外乎是凡特區政府支持的,他們都反對;特區政府反對的,他們都支持。不過筆者認為這樣的說法還真有點不公,例如今年6月的立法會工務小組中居然有8名「反對派」議員投贊成票通過撥款48億予第三跑道興建額外設施,使三跑落實,令香港航空業可以繼續進步。筆者重提6月的往事並非要為「泛民主派」平反,反而是「正名」,因為這些「泛民主派」雖然在部分議題上或會投贊成票,但不約而同地在「港獨」議題上,都是口裡說不,卻三番四次以不同藉口維護所謂「本土派」的利益,實際上應稱之「泛戀殖派」。
近日,香港外國記者會邀請「港獨」分子作演講,為「港獨」這個分裂國家的主張搭起了公開宣揚的平台。事件被傳媒報道後,不少「泛戀殖派」的代表人物諸如楊岳橋、譚文豪等馬上以維護「言論和新聞自由」來為此演講保駕護航,更反指早前港府以《社團條例》擬禁止「香港民族黨」運作是以言入罪等等。
屢赴英美乞援足證戀殖
這些「泛戀殖派」三番四次往英國議會、美國國會去申訴,他們不但要求英國根據《中英聯合聲明》繼續對香港問題說三道四,更希望美國以《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對中央和特區政府施壓等等,此等行為不就是眷戀以前被西方國家統治下的日子嗎?
而最近所謂撐「港獨」的樹仁大學學生會派發日曆本,將香港回歸祖國的大日子寫成「港殤日」,更將港英時期的「重光紀念日」重新寫入日曆。請問香港回歸祖國會是誰的「殤」?答案明顯就是依依不捨放棄香港的大英帝國罷了。因此這些所謂「本土」或「港獨」派實質上也同樣是「戀殖」,同應被劃為「泛戀殖派」。
今時今日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回歸後才出生,反而出現部分打着「本土」、「港獨」的旗幟,要求「去中國化」的「泛戀殖派」,依戀的都是他們未曾經歷過的殖民時代,這個問題便值得我們深思。
原載: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2018/08/15/PL1808150005.htm
原圖: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ol/jsxw/2016-06/3338979.html
http://news.takungpao.com.hk/opinion/highlights/2015-02/2923437.html
http://news.takungpao.com.hk/opinion/highlights/2015-02/2923437.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