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基本法》教育由學校開始

2018.01.06 20:00 時事 林伯強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首份《施政報告》,其中教育政策包括在中小學推行《基本法》教育,內文如下:「有關《基本法》及『一國兩制』概念的學習元素,一直蘊含於中小學課程內。教育局會鼓勵學校加強校本規劃,持續提供多方面的支援,包括校長 / 教師培訓、生活化的學與教資源、多樣化的學習活動等,讓校長 / 教師和學生全面認識《基本法》。」

林鄭月娥在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提出加強《基本法》教育,其實是回應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特區就職禮發表了重要講話。習近平說:「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兩點,一是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準確,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始終沿着正確的方向前進……香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制度還需完善,對國家歷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傳有待加強……」

教材有異 教師或按立場授課

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雖然主權已經回歸,但部分人心未回歸,仍然留戀以前的港英殖民地政權。例如,幾年前有人在反政府遊行中高舉港英龍獅旗幟,而近年在大學校園出現港獨標語及言論,情況令人憂慮。歸根究柢,香港人心未回歸的原因是教育的問題,其中以《基本法》教育最為重要,因為《基本法》是保障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重要文件。然而,當我們翻閱坊間不同出版社的教科書,竟發現不同書本對《基本法》有不同的詮釋,例如國際新標準出版社的課本引用基本法委員會前主任喬曉陽的說法,普選是指選舉權普及和平等,無談及被選舉權;明報教育出版社的教科書就引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普選定義,每名公民都有投票權、有平等機會參選或被選舉,每一票的分量是均等的;教育局的教材只引述了《基本法》相關條文,香港根據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原則,達至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由普選產生,並沒有觸及普選的定義。由此可見,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會按自己的政治立場進行課堂教授,使學生在學習《基本法》的時候出現偏差,未能全面準確掌握,甚至變得走樣。

為了撥亂反正,教育局在本年5年公布《中學教育課程指引》,落實要求初中教授51小時《基本法》,讓初中學生學習相關基礎知識。至於高中階段,指引建議學生應持續學習《基本法》。其實,除了學生需要學習《基本法》之外,校長與教師更加需要學習,就如所有公務入職之前都需要應考《基本法》,獲得合格才能應徵公務員職位。因為他們是前線教育工作者,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能影響學生對《基本法》的認知,所以他們應該是第一批認真學習《基本法》的人選。

原圖:大公報、無綫新聞截圖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7/1117/3515811.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