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不要窄化公營廣播

2015.08.15 16:00 時事 邵盧善

極資深新聞人梁家榮出任廣播處長,輿論大致是中間偏好,對梁先生抱有期望。一位傳媒高人說得好,這項任命是「以專業解決政治爭議」,為解開其他社會僵持不下的梗結立了典範。 「公共廣播」從來都是熱話題、「世界級」的熱話題。未有「公共廣播」的地區固然討論多多,即使歷史悠久,被同業奉為圭臬的英國BBC模式,至今仍是話題多多。 國際廣播專業組織,久不久便有直接、間接與「公共廣播」有關的專題研究,涵蓋技術發展,以及教育、文化、藝術、時尚、等等的趨向,共同提升人類生活水平。 香港電台是政府部門,七十年代中以後,香港電台隨着社會發展成長,以公營廣播方針為本,提供各類服務的反應褒貶不一,總體來說,社會大衆對港台是信任的,有依賴、更有期待。政府當局、港台、學界也曾舉行多個不同論壇、大型公開諮詢,搜集社會對本港公共廣播服務的意見。雖然始終未就香港公營廣播有清晰最後決策,但是,香港電台對公衆方面的服務範疇、對內員工方面的製作標準,都有明文詳盡規定,內外有所依循。用制度來規範了香港電台的服務標準,對社會負責、對政府負責。 文以載道,用現代角度來理解,傳媒的功能就是提供平台,俾受衆吸收可以安身立命、俾社會可以持續發展。公營廣播受社會依托,更應以此為本,香港電台除了主流的電視、廣播節目,並因應社會時勢需要,提供很多商營機構不願製作的活動與節目,其中不少開先河的節目品種,商營機構仿效、發揚光大。 新聞、評論,是港台服務主項,香港不少媒體、包括紙媒、電子、現代網媒,都有同樣出色的新聞服務;不過,港台很多其他膾炙人口的節目,就具有充分的港台特色,深入人心。 流行樂界神級地位的張學友、李克勤,是香港電台舉辦的十八區歌唱比賽發掘,當年為推動區議會代議政制,我們上山下鄉,到各地區推動地方人士、特别是年輕一代,關注本身所住地區事務,於是,從流行曲入手,學友是第一屆冠軍、克勤是第二屆,之後沒有再辦。張、李两位在港台及其他知音人士扶持下,果然在全球華人樂壇打下驕人成就。 互聯網廣播,港台是本港先驅之一,借助中文大學技術合作,因為資源有限,早期衹能局部、選擇性把新聞與節目傳揚海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海外港人熱烈回應,包括留學生、在餐飲業工作的成年,要求增加音樂節目時段,例如中文歌曲龍虎榜、清談淺唱不夜天。 數碼廣播是港台追求多年的技術突破,至今已打開另一天地。開卷有益、十本好書,是港台長壽節目。大專辯論賽更是人才輩出,當今政法界知名的劉進圖、張志剛,是當年港大、中大的主力好手,一時瑜亮。前城大校長張信剛、鄭培凱教授、馬家輝教授等文化界知名學人,長期為港台主持節目,海内外知名華人學者,途經香港者都莫不到港台一行,接受訪談。 梁家榮履新首日,媒體記者問題頗多,似乎偏側於新聞處理角度頗多,輕忽了其他同等重要的欄目,未讓梁先生盡顯抱負。期望,梁先生逐步顯示作為,不讓香港電台窄化。 圖: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9%9B%BB%E5%8F%B0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