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絕大部分香港市民都不願看到社會繼續撕裂,故「修補撕裂,團結香港」幾乎成了2017年特首選舉的主要議題,各特首候選人均視團結香港為重任。然而,卻不能為了修補社會撕裂而放棄法治原則。
近日,有反對派人士表示檢控參與佔中的人士會引起社會撕裂,這實際上是一種要求法治向政治妥協的不公義立場,我們不能苟同。畢竟,法治是香港核心價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倘若為了政治理由而犧牲法治,無疑吸毒止痛,修補撕裂絕不能以法治來交換,任何人都必須為其違法行為負起法律責任。勇於承擔法律責任,維護司法體系的權威,才會獲得社會的尊重與認同,香港才有重新癒合撕裂的基礎。
泛民說一套做一套
此外,我們更應搞清楚製造撕裂的罪魁禍首,搞清楚是哪些人在無風起浪,唯恐天下不亂。自林鄭月娥當選後,她馬上進行組班工作,積極約見不同政治光譜的人會面,當中也包括反對派人士,充分體現了海納百川的胸襟,也作出實際行動促進政治和解及團結。然而,林太的橄欖枝沒有得到善意回應。民主黨公開反對其黨員加入政府出任政治委任官員,阻礙其黨員服務市民的機會;如加入,則必須退黨。試問一下,到底是誰在破壞團結與和諧呢?反對派於特首競選期間不斷說新特首要能夠凝聚不同政治力量,反對派自己卻一直在破壞政治互信,說一套做一套,是否一種政治上的虛偽呢?
何妨對事不對人?
其實,只要反對派不堅持其在特首選舉中的立場,對事不對人,不持雙重標準,不同政治陣營之間完全是有重新求大同的機會。試想一下,反對派所支持的特首候選人認同訂立《基本法》第23條及人大常委會「8.31」決定,在這樣的政治立場下,反對派為何不能接納林鄭月娥呢?說實話,與其他兩位候選人比較起來,林太的政綱豈非更加務實可行?所以,一切盡在反對派一念之間,期望他們回頭是岸。
圖:有線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