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角力中,每當中國祭出「稀土」這張王牌,美國往往只能屈就。對美國而言,從總統特朗普到國會政客,再到科技與軍工企業,「稀土」早已成為揮之不去的心病。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9月18日,以操弄反華議題見稱的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共和黨議員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致信特朗普,敦促特朗普政府及其盟友「採取強而有力且協調的行動」,聲稱若中國不向美國供應稀土,便應禁止中國民航班機在美國降落。這種看似新奇實則愚蠢的「屎橋」,恐怕也只有他這類「跳樑小丑」才想得出來。
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他多次試圖從中國獲取更多稀土;無論是以關稅相威脅,還是以放寬晶片禁令、放行波音零部件出口作為利誘,中方始終不為所動。面對中國完整的稀土產業鏈優勢,美方自以為的「籌碼」形同虛設。連特朗普都「搞不定」的稀土,穆勒納爾是哪來的自信能成事?
穆勒納爾在信中提出三點主張:其一,限制或暫停中國航空公司在美國及盟國的著陸權;其二,審視針對向中國出售商用飛機、零部件及維修服務的出口管制;其三,與主要盟友協調,限制中國航空領域的對外投資。他聲稱,上述措施將令中國意識到,若切斷美國國防工業的關鍵供應,勢必反噬其自身戰略部門;更妄想通過聯合盟友,在對華問題上打造真正的籌碼。
事實上,受中美航空需求持續低迷影響,美方航司目前僅營運部分獲批赴華航班。據統計,聯合航空、美国航空與達美航空每週合計僅48班往返中國,遠低於原批准的119班;中方赴美航班數量亦大致相若。在此背景下,穆勒納爾的建議連虛張聲勢都稱不上,欲以此威脅中國,無異於癡人說夢。
在稀土領域,中國產量居於絕對主導,其精煉產能占全球九成以上。美國雖擁有約14%的稀土儲量,特朗普政府亦曾嘗試入股本土稀土企業以減少對華依賴,卻始終無法滿足軍工與新能源產業對成品磁體的需求。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當前美國政壇似乎仍沉迷於以霸凌與壓迫橫行天下的迷思。然而,中國的崛起已成定局;即便撇開稀土不談,中國在基建、科技與軍事實力上的積累,亦足以從容應對各類威脅。美國的霸凌套路或對他國尚有一時之效,但對中國行不通。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