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想趁中國經濟尚未完全擺脫中等入息陷阱,以及有健全的內循環之前,就以狂加關稅與科技封鎖的方法,把剛冒起的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因為一旦過了這個階段,中國的經濟就可以憑本土的意志與資源作有機增長,西方即使作全面封鎖,也沒法對中國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
其實,所謂中等入息陷阱與經濟內循環,本質上是二而一的境況,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罷了。
所謂中等入息的陷阱,就是指一個國家在經濟起步的初期,發展速度很快,但到了某一階段就停滯不前,再也無法突破,好像跌了落陷阱一樣。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這類國家的資本積累很慢,沒法建立起自主的經濟,很依賴外國經濟,沒有自己的經濟內循環。一旦外圍經濟出現衰退,就會受到致命的打擊,變成又得從頭捱過。
這類國家的經濟起步之所以相當快,是因為他們起初都是農業國家,開始工業化之後,即使只是做來料加工,增值也比耕田好很多。然而,這些增值只夠用來改善溫飽的情況,沒有太多的餘資可以作非溫飽性的消費,以致本土的服務業很難發展起來。再者,在缺乏資本積累的情況下,社會亦沒有條件作更多的投資令產業可以升級。結果,這類國家就只能永遠為發達國家做代工。
在以往的粵語長片中,常可以看到這種境況的具體化。丈夫打份牛工,收入僅夠一家大細餬口,子女沒有機會靠良好的教育去打破跨代貧窮,妻子則不敢鼓勵丈夫轉工,尋找更好的前途。境況與跌落陷阱沒有多大的分別。
西方國家,本以為中國也會落入這樣的陷阱,永遠只能做世界的廉價加工廠。近年,西方察覺中國已有條件擺脫這種羈絆,才急急轉向不搞全球化了,改為要與中國全面切割。
中國能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是因為中國有5,000年歷史,曾有過自己的輝煌年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即使在國運最低落的時候,亦從沒有放棄過要復興中華的決心,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孜孜不倦,心繫社稷。
另一方面,中國的老百姓亦深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節衣縮食,亦要供孩子讀大學。加上中國人的勤儉節約,知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是令到民間的資本積累比很多國家都快。
是以中國很快有足夠資金令自己的產業升級,並且有能力讓人民追求更好的本地服務,令消費中產化。教育、醫療、文娛、旅行、裝扮、飲食等中產階級熱衷的行業,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令中國可以早日減少對出口的依賴。美國的加關稅,只會令中國及早減少對出口的依賴。
原載:am730
原圖:新華社圖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