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三藩市斐洛里莊園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強調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可超越分歧。中美關係對兩國而言都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國與國關係,如此說毫不為過。因為中美關係一旦轉向,其他各國的對華關係都會快速轉向,可謂一好百好。
就在國際社會被APEC峰會和以巴衝突吸引目光的時候,英國前首相卡梅倫華麗回歸,出任外交大臣,被認為是英國改善對話關係的舉措。因為在卡梅倫任內,中英曾經有過一段「黃金時代」。卡梅倫曾首次提出,英國不應該只滿足於做「歐美之間的橋樑」,而是要做「全球性的樞紐」,因此他任內持續加強與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的聯繫,還在2015年不顧美國的反對加入了亞投行。
比英國更積極的是澳洲,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早在習近平和拜登會晤前就率先訪華,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習近平則表示健康穩定的中澳關係符合兩國共同利益。
未來一段時間,大家應該會看到「五眼聯盟」、歐洲各國、日韓等美國傳統盟友,都會修補和改善對華關係。當然,一些一直存在的歷史問題,例如領土、領海爭端,意識形態分野等,仍然存在,只是大家的著眼點可能更多聚焦在利益層面而非政治層面。
中美關係的最大癥結在於「修昔底德陷阱」,美國擔心中國超越它,如果這個心結可以放下,那就是合則兩利、鬥則俱傷。至於美國在歐洲和亞洲的「小老弟」,說實話過去幾年很大層度上是被美國「綁架」,被迫配合美國的政策來圍堵牽制中國,自己並沒有在對華交惡的過程中得到半點好處。
這種「綁架」,一方面是技術聯盟,美國及其盟友在晶片等關鍵技術上是一個完整產業鏈,大哥要做事,小弟很難不跟,否則可能會被摒棄。另一方面是意識形態聯盟,美國掌握了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媒體和社交媒體工具,可以操控各國人民的所思所想,其盟友的執政者如果不按「老大哥」的想法行事,用不了多久就要落台。
因此只要「大哥」與中國的關係好了,下面的「小弟」肯定會比「大哥」更積極。要知道這些「小老弟」家家有一本難唸的經。前段時間,英國第二大城市兼工業中心伯明翰宣佈破產,說明英國已經失去了面對危機時「自我造血」的能力,想盤活經濟,必須靠外援。不修補對華關係,還能怎麼折騰下去呢?
原圖:新華社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