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不景氣,樓市亦未見起色,悲觀情緒強烈。以香港股市為例,目前股市成交量萎縮,交投冷清。據港交所資料顯示,2021年的平均每日成交額為1,667億元。今年以來港股多個交易日的成交額卻只有幾百億元,情況令人不安,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岌岌可危。先搶錢比搶人才來得迫切。
幸好特首李家超2023年《施政報告》沒有讓我們失望,當中最大的亮點是重啟類似「投資移民」計劃,今年內公布計劃細節,2024年內正式啟動接受申請。今年《施政報告》時隔8年重啓「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並將投資門檻從2015年的1000萬元,大幅提升至3000萬。我相信,這批投資移民將可為香港經濟注入最強的強心針。
因為我覺得,這個計畫已經停辦8年,市場需求累積了8年,很多人可能都很想申請而沒有途徑。而且新冠疫情復常後,全球資金再度重新尋找出路,現在重啟可說是把握住極佳「吸金」時機,不但可以促進本港經濟發展,還可以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試想,一個3000萬,10個就三個億, 100個30個億,1000個300個億,3000個上千億放在股票金融市場大有作為,有錢人在香港亦會投資其他帶動經濟,比付出高代價搶人才,這個先搶錢更懂得借力打力,利用香港無形的有利自由旅遊條件,收最大的效益。
要知道全球不乏億萬富翁,只需轉移3000萬投資,即可申請方便旅遊護照,對富豪來說何樂而不為。反觀世界各地亦有不少投資移民計劃,如毗鄰的新加坡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GIP),入場投資額就高達1,000萬新加坡元(約5,702萬港元),比香港高很多。
不過最可惜是,現在投資並不包括房產。但是我建議應該納入在內。譬如3000萬中,2000萬用於投資股票債券,1000萬買物業。甚至可以提升門檻到4000萬,當中2000萬投放到股票金融市場,另外2000萬用於購買豪宅。皆因現在香港樓市亦疲弱,銀行開始不斷要求中小企償還貸款,將來難免出現大量倒閉潮,而進一步打擊香港疲弱的經濟。所以我建議,香港房屋政策亦應分兩條隊,一方面大力推動豪宅自由市場買賣,這樣可以留住有錢人在香港。所帶動的經濟效益可以多建公屋及簡約公屋,對於公營房屋大有好處,可以解決很多劏房及住屋問題,真正幫助到香港弱勢社群。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