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市民都感受到,本屆政府銳意實踐習近平國家主席在去年七一重要講話的要求,李家超特首在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18區「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簡稱「關愛隊」。民政事務總署訂明成立「關愛隊」的目的在於:凝聚社區資源和力量,支援政府地區工作和加強地區網絡;所推展的關愛活動,包括探訪有需要人士、協助處理突發和緊急事故,職能亦包括協助政府傳遞信息及向政府傳遞民情民意。自荃灣及南區率先成立試行,摸索出不少寶貴經驗後,最近各區關愛隊陸續成立,早前天災頻繁,各關愛隊積極發揮作用,在緊急事故時支援政府,亦在事故後協助社區復原。
天災無情,連場風災、雨災發生,很多弱勢社群、基層家庭受影響,在災情期間及災後均面對包括家園受浸,或受塌樹影響出行的各種問題,這時候,完善地區治理的重要性充份突顯。香港原先地區治理的功能,散落在政府不同緊急部門、區議會、民間團體、居民團體,筆者觀察到,本年後半年多場災情,區議會毫無建樹,也不出奇,畢竟2019年反對派及黑暴份子僭奪各區區議會,後來港區國安法出台,震攝群醜,他們當中很多作賊心虛,辭職的辭職、潛逃的潛逃。無怪乎這幾次災情,反對派盤踞的區議會幾乎沒有貢獻,而這些自詡為民請命的反對派連人都沒有出現、更遑論關心街坊、助社區復原。
當然有部分人士認為,政府是公共服務的重要提供方,市民交稅、公務員支薪就是要提供這些服務。現在特區政府有「全政府動員」機制,在緊急事故時,特首批准啟動,各政策局及部門的統籌員就會通知輪值人員進入戒備待命或出勤。但筆者認為,大家共同生活在我們的香港,是同一屋簷下,災變時守望相助,同舟共濟,何必分你我。況且畢竟公務員人數有限,而且仍要維持各種服務及運作,例如水務署要維持全港供水系統,諸如這些部門就難以放下本職。對於深入到各小區的一街一巷,實情是還需小區居民一齊協力。不過話雖如此,雖然天災之下人力很難十全十美,而比較鄰近地區的行政部門,特區政府已算周全,但政府也應精益求精,不斷改善機制,例如最近風暴小犬引發的交通問題,使各處市民難以回家,這些就只能靠政府做好統籌調度工作,正如李特首所講,政府應付事故「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早前小犬吹襲本港時,新成立的關愛隊就充份發揮支援的重要作用。事實上大家要知道,關愛隊成員和你我一樣,都是一般平民百姓,未必有足夠的技巧及訓練,去看齊專業應急的紀律部隊,不能作出救急扶危的行動,但各區民政處在開放臨時庇護中心時,關愛隊就出動協助中心內有需要的市民,以及各種物資的送遞派發。而且,應對事故,最好是做好準備措施,關愛隊冒著風雨,在區內巡視,提早發現風險,通知部門作出適當措施。加上關愛隊成員很多是當區的「超級聯繫人」,他們打醒十二分精神,了解很多當區有需要的長者、弱勢社群,發揮守則精神,協助這些居民作出防風措施,無形中亦化解了很多風險。常見災後區內塌樹處處,垃圾「周圍飛」,滿目瘡痍,關愛隊成員亦積極主動自發清理,加快社區復原的速度。
見到那次關愛隊各義工的付出,筆者就回憶起當年超強颱風山竹過後多處塌樹堵路,當時筆者聯同我們建制派義工出動清理,後來更託地區民政處邀請民安隊培訓我們的義工學習鋸枝及清理技術,而去年第五波疫情爆發之初,是農曆新年期間,我們的義工更落心落力準備及派發各種抗疫物資給居民。筆者早年在內地深造,已經感歎內地「小區治理」十分完善,在社區內設基層羣眾性自治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由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受政府派出的機關如街道辦事處的指導、支持和幫助。但筆者建議特區政府,關愛隊的配套要增強,希望政府簡化關愛隊借用政府場地的手續,並豁免這些借用場地的開支。筆者相信,現在香港具半政府性質的關愛隊,一旦發展成熟,相信能進一步發揮像國家居委會的作用。亦希望各位市民積極協助、參與關愛隊工作,共建美好社區。
作者: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執委、新界社團聯會副會長 李世榮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圖:民政事務總署網頁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