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有誰沒有見過工?即使是富二代、富三代,真真假假的都會走過這必經階段。學生時代最大挑戰是考試,工作時代就是Interview見工了。
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些見工的故事,不過並非我申請工作見工,而是作為監考者選擇申請人。
自己當然有申請過工作,也順利受聘,過程沒有甚麼特別之處。自踏入管理層及創業後,Interview過的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但令我覺得特別的、特別的非僱不可「是他 / 她了」,則只有兩人。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兩個故事。
搵工說難不難,說易不易,最難一刻就是Interview那小段時間,長則半天,短則半小時,甚至更短。紙上看來無堅不摧,但見面令你倒胃的申請人見過不少,相反在Interview中令你感覺非請不可的,倒是可遇不可求。
那一陣子是我當上了《英文虎報》總經理一年左右,大約是1985年,自己是35歲當打之年,那時剛剛為《虎報》及《星島日報》創立了《JobMarket求職廣場》。
一點沒誇張,《JobMarket》是《英文虎報》翻身之作!我加入《虎報》之時,它已經出版40多年,從未試過賺錢。如何建立《JobMarket》,當中克服甚麼阻力困難,遲些才和大家講這個故事。
說回見工,當時《JobMarket》已經成功成立了半年左右,招聘廣告量也由近乎零增加到星期五的廿多版,等同《南華早報》的15%左右,計下來大大減低了《虎報》每年的虧損數字。但我的目標是要成為第一個為《虎報》賺錢的人,這尚有一段路要走。
創業和做管理層的朋友會清楚,業績增長永遠不會是直升不止的,最可能的是拾級而上,升到某一階段就會停下來,說得好聽是平穩下來,現實則是停滯不前。若沒有特別另外一股推動力,增長就已經停止。那時候,我感覺《JobMarket》正面對同樣的問題。
如何能夠加把勁再推動?多做廣告花費肯定不少,而且自知成效也未必有用。心想可能是要從基本重新開始,尤其是加強Telemarketing員工方面。
在自己報紙放了廣告之後,倒吸引不少申請人。一天我的外籍市場總監走到我房間,面有難色地告訴我,其中一個申請人是《南華早報》《Classified Post》的經理,但他的直覺是不會見她,因為害怕她用心不良,只是想方法來套取我們的秘密。
我的直覺則相反:你來申請是我主你客,我最少可以多了解《南早》的運作,相比她可以套到的資料,我們肯定佔盡上風,所以決定見她。
見面時才知道,她已經辭了職,並準備移民加拿大,理由是《南早》在英國買了一套新電腦招聘輸入程式,並順手聘用了英國報章的經理,放在她之上,沒有理會她過往為《南早》立下的汗馬功勞。
她本來已經「裸辭」準備移民去,但看到我們的廣告,才決定申請,看看有沒有機會用上她,挑戰《南早》還她一個公道。
到了最關鍵一刻,就是她希望月薪多少?《虎報》當然付不出《南早》的價錢,她說她明白,但希望接受減薪10%至15%,而不是更多。
我看到我的外籍總監正準備再遊說她接受更低的價錢,馬上阻止了他,首先問她會如何安排挑戰《南早》,跟著我告訴她我們不會要她減薪,而會用她在《南早》的薪金聘請她,甚至表明若3至6個月內她可以把《JobMarket》的廣告量提升上去,我會再度調整她的薪金。
她望住我的目光不只是感激,而是感動!一直相信「士為知己者死」,人心是最難買的。果然不出所料,她從《南早》引入4名有離心的同事加入《虎報》,重新整理好內部運作及管理。3個月內,《JobMarket》的廣告量升了一倍有多,直逼50至60頁,廣告費也是水漲船高。
幾年後我這位同事終於決定移民去了,《JobMarket求職廣場》也成為了《英文虎報》開始賺錢的重要支柱,她真正是功不可沒!我的感覺沒有錯,在重要時刻不斤斤計較不但買到人、更是買到心之作。
當然到了今天,紙媒面對的困難和壓力是當年不能想像的。無論如何,到了今天,經過50多年工作,我深深相信「士為知己而死」這句名言,也非常高興自己當時作出的決定。
Interviewer碰到非請不可的求職者真的不多,Over-Qualified的又害怕他們騎牛搵馬做不長。我這生人除了碰上數以百計的好員工,更遇上這兩位同事,總算是我的幸運!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