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出之時,香港特區剛過完26歲生日。若把特區擬人化,已是成年人,不應再有「巨嬰」心態,更不應逃避問題,讓問題不斷惡化。誠如《明報》社評所言:「政府有做事,不等於做得好」、「未來四年是真正『攻堅之年』」、「破解社會深層次矛盾千頭萬緒,決定成敗的一個關鍵,就是能否衝破固化利益藩離?」、「粉嶺高球場建計劃,正正是這樣一個考驗﹗」
一塊本來屬於政府的170多公頃用地,政府每年只收1,001港元租金。十年前政府提議收回其中9.2公頃用來建公屋,原定建屋大計是在2024年開工,2029年落成,讓1.2萬個基層家庭,33,600港人受惠。公屋建成後,粉嶺高球場仍然擁有2個18洞球場,其3,000多名會員仍然可以用1,001港元享受綠水青山,自由揮桿,仍然可以搞比賽。
更重要的是:相對無瓦遮頭頭的劏房戶,高球會的公司會籍盛惠1,700萬港元。倘若政府按市價向高球會會員收地價,100多公頃土地,隨時以數十億港元計。2013年時,坊間傳出政府以折扣價向粉嶺高球會收回土地,讓高球會把100多公頃土地「私有化」,徹底解決高球會會員擔心土地被收回的「煩惱」。消息一出,高球會公司會籍價錢,立馬大跌。回看十年前歴史,大家或許更明白為何高球會近日不斷以公關手段,反對政府收回本應屬於政府(即全港市民)的土地來建公屋。
但政府要收回粉嶺高球會用地卻要通過環境諮詢委員會、城市規劃委員會、最後要由行政會議通過修改土地用途。但上述至少3重關卡中,有多少人是高球會會員或相關利益人士?負責決策或可以影響決策的問責官員和高級公務員,又有多少是高球會會員?單是特首的首席智囊——行政會議召集人便是高球會會員,她亦曾公開反對高球場建公屋。故有評論員詰問特首何時搬出「殺威棒」?一葉知秋,見微知著,高球場能否建公屋是極具象徵意義的考驗。
然而令筆者最憂慮是:一眾精英高層以愛國之名,佔據了特區政府眾多關鍵部門,主導了此事的結局。高球場建公屋已經爭論逾十年,但因為精英們不想揮桿時見到好幾幢公屋在她們眼前,又復因為她們愛國,符合愛國者治港原則,於是以其視角作決策,漠視了廣大無瓦遮頭的劏房戶的訴求。
一位事業成功,曾在政府任職的朋友說:「高球只交1,001港元租金。現時請位菲傭或印傭姐姐每月都要5,000港元。高球會係殖民地年代權貴俱樂部,今時今日重係交1,001元,馬會都比幾十億給特區政府喎。政府如退縮就好明顯就是向權貴叩頭。」
筆者對此深有同感。若李家超政府不敢挪用「殺威棒」,在本屬全港市民所有的高球場土地上建公屋一事上退縮,只會令階級矛盾,不斷累積。長此下去,一旦出現「藥引」,香港隨時又陷入動盪。還望李家超特首盱衡全局,當機立斷,早點化解危機。時光匆匆,一年之後的七一,高球場建屋一事,會如何落幕,筆者拭目以待,但難言樂觀﹗
原圖:新華社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