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交待過我印象中的查大俠只不過是一個“懵懂反核派”,所以他才會不知所謂地在中國善用初始寬鬆的“原爆窗口期”(沒今日美霸對朝伊試核的狂吠)亂喊“要褲子不要核子”,更進而要求“陳毅引咎辭職 ”。大家可能沒想過:九七香港回歸首任特首的初始名單上,大俠竟赫赫有名吧!
(上面這回事,可以有多角度去討論:然而在這篇以大俠為主角的段子裏,我認為“大俠自視政治正確” 是他的最大短板。)
不過,這不削減大俠對傳播中華文化的貢獻。所以我隨後寫了一篇“不能漏掉金庸輩的最大貢獻”,說明 “武俠小說” 這個故事品種,在當年確是陶醉了不少閱讀人,豐富了民間的俠義傳聞,道出了輝煌的歷史篇章。我說過主體的華人生活雜耍,如烹飪、打太極、打麻鵲、唱時代曲……都是文化的先頭部隊,越能遠披越有影響!而其中,看武俠小說的感染能力,更深遠而綿厚,書本看完還有電影,如果牛仔尊榮不輸給大俠楊過,那只會是殖民奴化洗腦在怪吧!
諸君:為甚麼題目中“金庸”名字後加了個“輩”字呢(圖一)呢?此無它,因為查某之後還有梁羽生、還有古龍。其實,梁查之前,早有女飛俠黃鶯,你看過嗎?
(圖一:金庸輩代表這波武俠小說浪)
對我而言,武俠小說之後,能作祖國與華僑、華裔和愛中華文化的外國人的橋樑物種,應該是文字種“數多酷”:「說得好」。它,掌控了「數字(number)站位(place)」而長了“中華文化”的翅膀!
原圖:作者提供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