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有驚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工作的20項措施,包括港人在內的境外人士入境內地由原本的「7+3」調整為「5+3」、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等等。相關信息令市場大為雀躍,港股在上午被美股帶動上升的基礎上進一步抽升,近全日高位收市。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日其實是內地單日確診數字在相隔約半年後再度突破一萬宗。在確診上升的情況下持續優化措施,反映內地也在面對現實邁上復常的道路。但我認為,前路仍然是崎嶇的,不能太樂觀。
樂觀的人認為,現時外面的世界大部分都已復常,內地也不會例外,只是快慢問題。但我們必須承認一些制度、現實的區別。
首先,內地過去三年是疫情防控最好的地區,但同時也是自然感染率最低的地區,這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乃至香港逐步放開,但確診數字並沒有指數式上升,那是因為這些地方都已經大面積感染過,形成了疫苗和自然感染一起的群體免疫。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今年9月至10月透過電話訪問705名18歲或以上巿民,發現近4成受訪者表示今年曾確診過新冠肺炎。海外地區這個比例應該更高。但內地的確診率極低,估算才0.1%左右,而且一直實施動態清零,所以基本上所有確診都可以被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內地是一片新冠病毒的淨土,但淨土也意味著一旦放開依然有可能快速指數式上升。
其次是認識觀念的不同。外面的世界,人們已經不懼怕新冠病毒。來香港觀看七人欖球比賽的外國人,甚至不理解我們為何還在戴口罩。但在內地大部分人的意識裡面,新冠病毒仍然是一個很嚴重的疾病,絕大部分人聞之色變。認知的分野是影響疫情應對的重要方面。
再次是制度的不同。中國自防疫以來,一直強調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這些都是外面的政府所沒有做的。這是我們的制度優勢,自然應該堅持下去,而不是因為別人做不好所以我們也放棄。
從20項措施來看,是可以看到有拼復常的方向。例如要加快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物儲備;強化重點機構、重點人群保護;分類有序做好滯留人員疏解,等等。似乎有為可能的疫情爆發做一些準備。但復常之路會面對很多問題。以中國人口基數之大,如果像香港一樣大爆發,每日新增確診隨時是幾十萬、幾百萬計算,醫療系統崩潰會導致死亡人數增加,這樣的壓力是否能承受,是極大的問題。因此,我認為相關努力僅僅是一個開始,還是會繼續摸著石頭過河,而且會有反復波折。
原圖:新華社圖片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