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西元220年),政治崩壞,群雄並起,當中就有曹操與劉備。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功割據一方。劉備則因兵敗徐州,失去地盤,且被呂布苦苦相逼,無奈之下逃往許都,暫時投靠不斷招納英才,意圖統一天下的曹操。但曹操生性多疑,時刻提防劉備,於是便有了「煮酒論英雄」,試探劉備的一幕。
在煮酒賞梅時,曹操追問劉備當今誰是天下英雄。劉備提起了不少擁兵自重的諸侯,曹操也一一以唯物法辯證,其中以對袁紹及劉璋的評語最為深刻,值得香港借鑒。曹操指出:“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亡命,非英雄也。”大意是說,袁紹說話很兇猛,其實無膽,喜歡謀劃但不能當機立斷,幹大事時不願付出代價,見到小利卻奮不顧身。過往,以上的毛病香港就犯了不少,希望在未來5年不會如此。
曹操對劉璋的評語只有一句:「劉璋雖是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他譏諷劉璋只是承祖蔭,不過是看門狗,不是英雄。香港已經從亂到治,此時應該擴闊戰略思維,奮力前進,才能勝利完成中央託付的由治到興任務,一味抱殘守缺是難以有所作為。在這方面,民建聯很明顯是心領神會,於9月7日已派出了為期4日的外訪團前往東盟,推動香港商界進入東盟市場,並寄語特區官員在這方面要急起直追。在回復傳媒查詢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強調與東盟一直維持緊密的經濟關係,並將出訪,進行推廣活動,形勢相當被動。
劉備後來終於擺脫了曹操,領著本部將兵投靠荊州劉表,後被安頓在位於荊州週邊的新野小縣,抵擋曹兵。但是,劉備因為被捲入了劉表立嗣的家庭恩怨,被劉表的夫人蔡氏派兵追殺,慌不擇路之際,誤闖到襄樊智者「水鏡先生」之家,因天色已晚,借宿一晚。在兩人夜話時,「水鏡先生」詢問劉備:「久聞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猶落魄不偶耶?」劉備無言以對,只能推說是「命途多蹇,所以至此」。
「水鏡先生」哈哈大笑,直言否定:「蓋因將軍左右不得其人耳。關、張、趙皆萬人敵,惜無善用之之人。孫乾、糜竺輩乃白臉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也。」這番話主要是說,關、張、趙3位武將皆勇武過人,能當大任,但劉備身邊的所謂能人只是白臉書生,當參謀還可以,卻沒有一位有戰略眼光與智慧的首席執行官,所以不能成大事。如果把這番話引申至今天的香港,就是說:特區政府內不缺負責執行的白臉書生,但在關鍵位置上卻沒有定謀劃策的首席執行官,所以至今改革前進處處受阻,沒有很大的成績。
聽完「水鏡先生」此番話之後,劉備坦白承認:「備亦嘗側身以求山谷之遺賢,奈何未遇其人!」此話雖然只有一句,卻是非常關鍵,因為劉備承認了問題,如果不肯承認問題,問題就一直存在,永遠不能解決。在過往的25年,香港累積了不少社會矛盾與施政老大難問題,如果把一切都只歸咎於制度或其它原因,不承認是欠缺人才、眼光與決心,那政府的一切改革努力都猶如負薪救火,越努力,火頭越大。
在獲得「水鏡先生」的指點後,劉備坐言起行,遂引出了千古傳誦的「三顧茅廬」佳話。在劉備第三次來到草廬時,諸葛亮與他進行了「隆中對」,指出:「…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這段話的精神完全適用於當今的香港:香港北倚祖國,利盡海外,南聯東盟,西通世界,此商貿咽喉之地,現美西方覬覦,非有勇有謀之士不能守。
李家超政府執政已經70天,朝氣勃勃,事事用心,一掃之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頹風,絕對值得我們肯定。但正如上面的三國歷史告訴我們,要在泥淖中脫困而出,帶領香港甩掉長期累積的缺點及陋習,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做法當然必不可少,但僅僅如此遠遠不夠。
當今香港,在上位者需要擁有徹底剿滅「港獨」無間道的決心、直接面對豪強幹擾的勇氣、經國濟世的才幹、幹大事不惜身,不當守戶之犬的品質,缺一不可。有些人可能會說,這會不會是要求太高?不過,此事關係到國家南大門的安危,7百多萬市民的福祉,自然要擇賢而用,不能馬虎了事。這就正如李家超特首自己也強調一樣,假如有官員不想幹出成績,幹不出成績的話,那就請他退位讓賢。
在此疫情暴增、市民情緒浮動之際,我們迫切地希望李特首能發揮其出色的領導才能,拯救香港於水火之中!
原圖:網上圖片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